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上)(69)

作者:炀师 时间:2018-04-07 18:51 标签:甜文 爽文

  戚博翰脸色愈发阴沉,看着底下出列的人,全是家中有适龄女儿或孙女的,在打的什么主意一看便知。但是戚博翰并不会如他们的愿,他的皇后,只能是陶笉然一个人。其他人就算只是名义上的,都会让他觉得恶心!
  “诸位爱卿最近似乎很闲啊。”戚博翰像是在感慨,但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所有人都听见,“既然你们没事做,不如跟着翁爱卿去赈灾吧。”
  底下跪着的人闻言,脸色立即变得煞白。
  翁元基刚才禀告,需要带一些县令去灾区帮忙重建!戚博翰这一开口,就是将他们从四品朝官,贬为九品芝麻官了!
  这下也不管什么立后不立后了,其他之前没有冒头的大臣也纷纷跳了出来:“陛下请三思啊!陈大人为朝廷鞠躬尽瘁几十年,从未犯过什么错,怎能如此谪贬,让陈大人晚节不保!”
  “恳请陛下三思。”一群大臣站出来异口同声道。
  这是要逼迫戚博翰收回成命了。
  不管怎么样,不能再让一个位置空出来了,六部尚书被戚博翰的人占着,若是再走几个,世家对朝廷的掌控力必定会连连下滑!即使世家之间也有斗争,但绝对不能让皇权把世家的大饼砍小,不然争起来也没什么意义。
  戚博翰的强势更是促使了世家之间的联盟,此类场景在这段时间的早朝上没少发生。不管是戚博翰下发什么命令,都有一大群人出来阻拦,导致戚博翰登基这么久,实事倒没干出几件。这对于一个心有抱负的年轻帝王来说,着实闹心得很。
  戚博翰冷着脸看着底下的大臣们抱团,只有零星几个人岿然不动,冷笑一声,也不宣布退朝,就这么拂袖而去。
  那些世家大臣们看到戚博翰这般冲动,反而放心了不少。比起成熟稳重的皇帝,明显年轻气盛的皇帝更好拿捏。
  早朝就这么不欢而散,陶笉然担心戚博翰被气坏了,一下朝就往御书房走去。结果一进去就被人抱了个满怀,一点也不看不出戚博翰有在生气的模样。
  “你没有生气啊?”陶笉然假装嫌弃地推开戚博翰。
  戚博翰半点不肯放手,看着陶笉然眼底泛着黑青,心疼道:“然然,昨晚没睡好?”
  “没事。”陶笉然掩饰地将头埋在戚博翰怀中,转移话题道,“你别跟那些老头生气,平白气坏了身体。”
  听到陶笉然还这么关心自己,戚博翰心中早已心花怒放,哪里还生什么气:“我就是做样子给他们看罢了,不转移一下话题,他们肯定要死盯着后宫不放。”
  说到后宫,陶笉然不满地瘪了瘪嘴:“那那个龚莹是咋回事!”
  “那是他们乱传的,大约是想逼我就范吧。”戚博翰冷笑一声,“正好,如果这只鸡太老实的话,杀了也震慑不了那些猴子。”
  陶笉然闻言,脑袋突然一个激灵,“你打算对付龚家?!为什么,他们不是你外祖……”
  “不是。”戚博翰根本不屑跟这种人攀亲戚。
  龚元良从未生过嫡女,戚博翰的母亲不过是龚家一名远房庶女,当年因为戚博翰的父亲任性地非她不娶,宠爱儿子的成和帝只好暗中下旨将戚博翰的母亲身份改为龚元良的嫡长女,如此才弄了个门当户对的身份,让两人成婚。
  然而龚元良对戚博翰的母亲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在戚博翰父亲死后,更没有对这对孤儿寡母伸出过援手,反而很快就投了新阵营,在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


第133章 133
  如今得知那件事情的人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龚元良又开始以戚博翰的外祖父自居, 甚至以为戚博翰不知道这些渊源。
  戚博翰一开始配合他做戏,原本就是想着要树立靶子。
  越是跟戚博翰亲近的人被撸掉,才能显示出戚博翰大义灭亲的态度, 以及给那些蹦跶的世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让他们再嘚瑟一段时间, 很快就会有人把刀送我手上了。”戚博翰安抚地揉了揉陶笉然的脑袋。
  觊觎皇后之位的, 可不止龚家。比龚家更着急的,是那六个被撸下尚书之位的世家!
  知道戚博翰确实没有要劈腿的心思,陶笉然总算把心放了下来,还想跟戚博翰再深入讨论一下以后纳后宫的这个事情, 却听到戚博翰重重叹了口气:“要不我直接立然然为后好了, 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了。”
  “滚滚滚!”陶笉然十分嫌弃地把戚博翰推开, “我才不当皇后,我要当宰相!”
  戚博翰像个牛皮糖一样,又黏了上来:“宰相有什么好的, 然然当皇后, 与我一同治理天下不好吗?”
  陶笉然闻言,突然想起了前世的历史, 当年武则天不就是以皇后的身份,跟李治共同治理天下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当皇后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只是现在他没权没势地就入宫当皇后,肯定是要被锁在深宫之中,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熬出头。陶笉然自然不愿意做那金丝雀, 于是并没有直接回应,只含糊道:“到时候再说吧。”
  听到陶笉然不是直接的回绝,戚博翰心中惊讶之余又是一阵狂喜,但他面上不显,只一脸委屈道:“我为然然拒绝了全天下的美人,然然却不肯给我一个名分。”
  “哼,我也没逼你拒绝啊!”陶笉然翻了个白眼,又把戚博翰往外推,“滚滚滚,别来烦我!”
  “然然,这里是御书房,你让我滚哪去?”
  “那我滚行了吧!”陶笉然红着脸准备走人,却被戚博翰一把拽了回去。
  “然然,我们好久没有……”
  “这里是御书房!光天化日你克……唔!”艹!
  情侣之间没有什么隔阂是一炮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五六七炮!
  御书房内一片旖旎,而被委以赈灾重任的翁元基三人,终于做好前期准备,凑足粮食布匹和钱银,安排好后续补给后,便趁着寒冬来临之前北上了。
  瑞朝北部这两年真的是多灾多难,先后两次被匈奴入关扫荡,随后就是近乎灭顶的旱灾和蝗灾。
  翁元基和牛成弘跟着王君浩的军队来到受灾最严重的涠洲时,只看到满目苍夷,十室九空。就连生命力最旺盛的大树,都枯萎死亡。偶尔还能看到那些树下,有伶仃几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百姓,在啃着那干枯的树枝。
  翁元基眉头微皱,转头看向王君浩。王君浩意会,下令在此安营扎寨。又派出一小队士兵,去附近搜寻看看有没有其他幸存的百姓。
  很快,士兵们就带回来了十来个瘦得只剩下骨架,根本看不出真实年纪和性别的百姓。那十几人眼球浑浊,面如死灰,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没想到被喂了一碗温热的稀饭!
  已经许久没吃过正常食物的百姓,浑浊的眼睛中留下了一行清泪。牛成弘看着实在于心不忍,便上前道:“你们别担心,新皇派我们来赈灾了!”
  然而,牛成弘这话并没有起到任何鼓励的作用,当初戚靖琪也是赈灾,结果呢?
  不过也罢,能有一口吃的也好,这些百姓并没有反抗,不吵也不闹地跟着军队。
  半个月后,牛成弘突然喊了停。
  “就这里吧。”牛成弘对翁元基道,“这里距离彭河有十公里,周围有三条彭河的支流,水源充足,而且不用担心洪灾。”彭河是瑞朝境内最大的一条自然河,从北至南,拥有支流无数,养育了瑞朝境内世世代代的百姓,称为母亲河也不为过。
  牛成弘选的这个基地,方圆数十里都是平地,只要能发展起来,这里定能发展成一片沃土!
  路上这半个月,他们又陆陆续续收留了一些灾民,如今人数加起来也有五十来人。吃上正常人类的食物之后,这群灾民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虽然还是骨瘦如柴,但好歹不是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了。
  队伍安营扎寨完毕后,翁元基来到灾民们面前,指着周围的一片荒地,一派仙风道骨指点河山的模样,道:“今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园了。明日起,饭食不再免费供应,你们需要完成任务,才能获得食物。而且如果完成得优秀的人,可以奖励肉食。”
  听到肉食两个字,灾民们立即两眼放光。他们这些天只能喝稀饭,偶尔还有馒头。而那群士兵,每天至少有一顿荤腥,那香味可要把他们给馋死了!有了这么大一个萝卜挂在前头,竟没有人对取消了免费食物有任何异议。
  翌日,牛成弘给灾民们划出了一片区域,让他们盖房子。
  王君浩则留下了一百名士兵保护他们,便带队前去“剿匪”了。
  四千多人的军队急行军,脚步声却整齐得犹如一个巨人在跑步一般。一座山头的暴民听到这声音,顿时被吓破了胆。还没见到任何身影,简陋的山寨内就传的谣言满天飞。
  “完了完了,巨人来了,快跑啊!”
  “俺跑不动了,俺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俺不想死啊……呜呜呜。”
  “俺也没力气跑了,死就死吧,早死早投胎,下辈子一定不要做穷人。”
  山寨内忽然被一股绝望的气息笼罩了起来,王君浩到的时候,竟没有听见一点声响。
  先前被留在这里盯梢的小队跑出来跟大队伍汇合,让王君浩确认没有人逃脱后,便让小兵拿来一个木制的扩音喇叭(陶笉然友情提供的思路,牛成弘亲手所制)。
  王君浩本身声音就特别大,这次加上简陋版的扩音喇叭,这个小小山头都开始回响起了他的声音:“山上的人听着,本官奉命捉拿暴民。投降者不杀,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不,不是巨人?”山寨内的人听到王君浩的喊话,还有点懵逼。
  “你傻啊!不是巨人哪来这么大的声音!”
  “那,那俺们还投降吗?”
  “当然投了,不然你想被踩死啊!”
  于是乎,暴民们小心翼翼地下了山,根本没敢留意到底头没有巨人,直接抱成团缩在一块。
  王君浩派出一小队进山搜索,并没有发现妄图逃跑的人。而山寨里面也穷得响叮当,就连用来做屋子的木头,都被这群饿晕的人啃出了许多牙印。山寨内没发现任何血迹和骨头,初步判断这群暴民并非穷凶极恶之徒,王君浩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
  “如今新皇派人来涠洲赈灾,需要大量人手。新皇仁厚,许诺只要你们安分守己地完成分配的任务,三个月后可恢复良民身份,你们愿不愿意?”王君浩声如洪钟,就算态度再怎么缓和,还是把这群人吓得够呛,连忙点头如捣蒜地答应了。
  这个山寨穷得不行,一共就一百来人,被王君浩派遣五百人的小队,送回赈灾基地去,自己则带着大部队继续去剿匪。
  不过,并不是所有山头上都是胆小如鼠的良民,还有一些狡猾的穷凶极恶之徒,诈降之后突然发难,竟有几名士兵不慎被他们伤到!幸好长时间的严苛训练,让士兵们很快反应过来,在王君浩的指挥下将人制服。
  很快,士兵们从山寨中搜出了许多白骨,竟然都是人骨头!那骨头上还有明显的啃食的痕迹!
  王君浩只觉得头皮发麻,下令就地处决了这群丧尽天良之辈。
  王君浩的军队,就恍如天兵下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涠洲的山头清扫干净,甚至还在灾民中传出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巨人将军。
  翁元基忍俊不禁,还在写给戚博翰的奏折上,一本正经地八卦了此事。
  王君浩不苟言笑,又马不停蹄的往涠洲隔壁的均州去剿匪。
  而这期间,陶笉然在也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了礼部司郎中龚学义递交上来的策划案。
  或许是怕真的被陶笉然撤职,这份策划案终于没有灌水了,但也没有多认真。因为这就是照搬往年科举的流程,再总结一遍而已。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这种内容陶笉然随便翻翻礼部的卷宗,就能找到一大堆,甚至比这个还详细的。
  陶笉然冷笑一声,给这份策划案批了个五十分。
  “这不合理!”龚学义当场抗议,“下官已经按时交了,而且内容方面也绝无问题!怎能这么低分!”
  “你确实是按时交了,这五十分就是看在你按时交的份上给的。”陶笉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跟龚学义平视,“至于内容,如果你指的是在历届卷宗里抄录也算的话,那我随便找个识字的就能做,要你何用?”


第134章 134
  龚学义被陶笉然怼得满脸涨红:“科举历来都是这么举办的, 下官摘抄卷宗又有何不可!”
  “我没说不能摘抄卷宗, 但你自己看看这份策划案拿出去能不能顺利实施!”陶笉然将他交上来的纸直接砸到他脸上,“何人该负责何种工作没有写明,若是出现突然事件有什么应急方案也没有写明!就连考试的日期也没有定, 你写的这份垃圾的时候有经过脑子吗?还是你脖子上顶着个脑袋只是为了显高!”
  陶笉然要骂起人来也是半点不含糊,别忘了他可是经历过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网民, 就算学不来别人网络暴力的□□, 但起点比这些骂人还要引经据典的古代人直白多了!
  龚学义还想辩解,但陶笉然不给他这个机会了:“够了!你不用再说了,你现在就给我回家等通知。这件事交给周外郎主持,三天内我要看到一份有操作可行性的策划案!”
  周嘉闻言, 心中一喜, 连忙朗声道:“下官遵命!”只要三天后他交上去的策划案能让尚书满意, 这礼部司郎中的位置,说不定他也能坐一坐!
  眼见龚学义甩袖离去,周嘉也欢天喜地地离开, 一直坐在角落的默默看戏的慕容温瑜才开口道:“尚书大人, 您知道龚郎中的身份么?”
  “什么身份?不是礼部司郎中吗?”陶笉然一脸茫然。
  慕容温瑜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叹气道:“他是龚司徒的嫡次子。”
  “龚司徒……龚元良?”陶笉然看到慕容温瑜点头, 才露出了个嘲讽的表情,“啧啧啧,果然虎父无犬子啊。”因为龚元良妄图给戚博翰娶妻的事情,他对龚家整个家族的人都没什么好感。
  “大人虽是陛下当前红人,但血浓于水……”慕容温瑜点到即止, 也算是委婉地提醒了陶笉然不要把龚学义逼得太狠。
  陶笉然倒是有些意外。这些日子,慕容温瑜除了规规矩矩做事之外,从来不站队,怎么今天突然对他示好?
  慕容温瑜被陶笉然直白的怀疑的眼神看得浑身不自在,无奈道:“大人不必如此,不过是家中有所决断罢了。”
  这话的意思就是,慕容家决定对戚博翰投诚了?但是陶笉然思来想去,都没想起来慕容家是干啥的。
  所以慕容温瑜并没有得到陶笉然欣喜若狂的表情,失望之余也觉得无奈。一个连瑞朝大世家分布都理不清楚的人当礼部尚书,怎么想都觉得不靠谱,希望家中没有看错人才好。
  陶笉然当晚就将慕容温瑜的话转速给戚博翰,戚博翰倒是很高兴:“慕容家主家在青州,他们办了一个青徽书院,如今已绵延五百年,是整个瑞朝都十分著名的书院。朝中有半数大臣都曾在青徽书院就读。慕容家每一代都会有一名嫡支子弟入仕,做到礼部尚书位置掌管天下科举和教育,直到下一代有子弟入了礼部便会告老还乡。”
  “啧啧啧,这个家族……所图不小啊。”陶笉然感慨道。
  戚博翰眉头一挑,对于陶笉然的评价有些意外:“然然怎么知道他们有野心?”
  “设定这么装比,说没企图我才不信!”这是陶笉然前世看过那么多小说得出来的结论!
  戚博翰对陶笉然的解释听得半懂不懂,但也没在意:“他们投诚暂时也算一件好事,你不用在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他们为啥态度变得这么快啊?”陶笉然不解,戚博翰还没开始杀鸡呢,朝中也没有人意识到不对,这慕容家的嗅觉咋这么灵敏?
  戚博翰摇摇头,他心中有猜测,但并不确定的事情便没有跟陶笉然说起。
  三天后,周嘉按时提交了一份策划案,陶笉然这才满意地给了六十五分,并且科举的时间总算定了下来,就在来年的三月十五日!
  而需要出题的公孙明志,总算在十二月来临之前,拖家带口来到了京城。跟着他来的,还有陶小妹和陶禧然的家书。
  之前陶笉然去信,让陶小妹和陶禧然跟着公孙明志一起进京过年。结果这两娃竟然为了办杂志&日报,拒绝跟大哥一起过年!陶笉然该悲还是该喜。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心,但是一点都不黏大哥了,哎……
  陶笉然叹完气,又问起宁安的事情。
  在翁元基他们离任之前,岳州知州被公孙德业接任。宝浪县的县令陈万勇,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擢升为凌州知州。再加上海州的张霖,三人成为了宁安最大的主事人。
  三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才,守住戚博翰的发家之地,并且让宁安蒸蒸日上,并不成问题。而且被留守也不是坏事,毕竟在地方当最高长官,那可是手握实权的重任,并不比朝臣差到哪里去。
  果然,公孙明志说的跟三人上报的奏折没什么两样,今年宁安的收成比去年又涨了一成左右,还有十三个县申办了行知小学,想来等明年九月份,陶笉然又能坐收一大笔声望点。
  问完,陶笉然才记起正事,把出考题的事情给公孙明志一说,公孙明志差点就给跪下了。
  “校,校长,你说什么?”公孙明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让你给明年科举出套题,就我们之前公务员考试那种类型的就可以了。过年之前拿给我可以吧?记得不要泄露出去啊。”陶笉然拍了拍公孙明志的肩膀,神色自然道。
  “尚书大人!”公孙明志快哭了出来,“科举试题历来都是大学士出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