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下面没有了(268)
年纪小就是要吃点亏。要不是他们太优秀了,考官们确实把他们俩当作了祥瑞,他们有可能会被压到十几名以后去。但这一压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身为重臣的主考官们都对他们起了爱才之心。
沈凌按照沈将军的吩咐,趁着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千方百计把两位小探花和“盛世太平”联系到一块儿去了。只有盛世太平才会出祥瑞啊!有康和帝梦祖宗、避灾祸在前,谁敢说现在不是盛世太平?
而只要广大人民群众都愉快地接受了“祥瑞”这一说法,就算有人想要使坏,也暂时没有办法了。比如说某些小人出于嫉妒或许会把这事往科考舞弊上面引,当然这样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如果真栽赃科考舞弊,主考官们也会被牵扯进去,而主考官们都是朝中重臣,没有点真凭实据,谁敢如此造谣。但沈将军对此却不可不防。只有先把良好的舆论基础打好了,沈将军才有时间真正为两个儿子开心。
沈凌在外头忙了一天,回来冲着沈将军比了个OK的手势。
哦,这手势最早是神王喜欢用的,现在已经彻底流行开了。
沈将军这才松了口气,道:“这些日子辛苦你在外头盯着了。见雪和小怡能考上探花,这是他们自己的本事,我们大人能帮到他们的地方有限。但若有人想在暗中使坏,就该让他们知道沈家的厉害!”
“将军有心了。两位少年小小年纪有如此成就,确实容易遭小人嫉妒。”沈凌说。
沈将军说:“人手都先别撤回来,让他们原地待命。过些天还要再传一波流言。”
沈家因为两位小探花彻底出了名,人人都想知道沈家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又为孩子请了哪些师父等等。不仅沈将军在外头常常被人请喝酒,方氏也接帖子接得手软。沈将军当机立断,把两个儿子打包送去了皇家寺庙里,本朝的皇家寺庙其实也是最大的神王庙,让他们俩一直住到授官令下来为止。
然后,沈家又悄无声息地散了一波流言,只说边静玉和沈怡都曾有过“仙缘”。
沈家是真相信边静玉有仙缘的,他们对边静玉被神仙摸过头的说法坚信不疑。但在沈将军的吩咐下,沈家往外散消息时,特意模糊了一下时间,外人不知道边静玉一个月前才做了仙梦,还以为边静玉和沈怡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遇到了神仙、被神仙开了窍,然后苦读苦练了近十年,这才考上探花。
这样一来,人们就更容易接受小探花的存在了。
这也并非是此时的人太好忽悠了,实在是因为神王的存在太过神异。在边静玉和沈怡的第一世,沈怡循序渐进找到新粮种,人人都知道那粮种是从海外找来的,但因着有无数人因此吃饱了肚子,他们都愿意把边静玉和沈怡当神仙,在夫夫俩去世后建了无数的二圣庙。更何况神王是忽然把新粮种拿出来的呢?这可比沈怡牛逼多了。人们自然把这当作了是仙家手段。而且神王还有其他的能力。如此一来,人们对于神仙这种存在就坚信不疑了。再加上前不久才刚刚发生过地动,人们刚刚感受过康和帝带来的神迹,别说民间的老百姓了,就是朝中的大臣,此时对神王的信仰也都恢复到了巅峰状态。
因此,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京城中的舆论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人们会嫉妒优秀的人,但却不敢嫉妒有仙缘的人,最多只是羡慕。
两位小探花依然过着平静的日子。
一切都在沈将军的掌握之中。
就算成了探花又如何,还不是要待在父亲的翅膀底下,接受父亲的保护?沈将军这样安慰自己,勉强消除了一些因为儿子太能干而产生的自我怀疑。就算儿子会飞了,父亲依然能帮他们遮风挡雨。
等到授官令下来,边静玉和沈怡果然成为了天子侍读。
因为皇帝喜欢沈家人,以前有人担心沈家子会占掉皇上身边所有的伴读名额,于是联合在一起暗自定好了三位伴读,只给沈家留了一个名额。结果……不到两个月,沈家子就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天子近臣了。有些人隐隐察觉到了真相,他们拦下沈家子是多此一举,人家或许一开始就不稀罕做伴读!
为了参加恩科,沈怡请了长假,等他销假回到宫里,他的身份就彻底不一样了。侍读是有资格为皇上讲学的。边静玉和沈怡在私底下商量过了,他们毕竟生理年纪小,若对着太傅的教学手法指手画脚,肯定会让太傅们有一种不受尊重的感觉,觉得黄毛小儿太过轻狂,因此他们不能明着反对太傅。
夫夫俩给自己的定位是教学助理。
太傅都是由阁老兼任的,他们每日给皇帝上完课,还要去处理政务,因此忙得很。夫夫俩就可以把检查功课、抽背文章等工作接手过来,他们甚至还可以陪皇帝写作业。这样一来,课虽然是太傅们上的,康和帝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却会和夫夫俩在一起,夫夫俩可以慢慢改变康和帝的学习环境。
康和帝心情郁闷地看着沈怡,就像是在看着一个叛徒。明明上个月还是陪着自己一同挨打的阶级友人,这个月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手拿戒尺的大坏蛋。身为学渣的康和帝有一种被学霸支配了的恐惧。
沈怡对着康和帝露齿一笑,小皇帝吓得赶紧拿起书本挡住了自己的脸。
平静过了一段时间,康和帝忽然有了一种感觉,自从两位侍读入宫后,他换了边侍读推荐的背书方法,在边侍读的帮助下拎了重点,边侍读还能在课后把太傅们讲得很难的而他听不太懂的地方重新讲一遍……好像边侍读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太傅们也没有降低难度,但功课确实变得简单起来了。
夜深人静时,曾经的厌学儿童在龙床上开心地翻滚,这一定是因为朕变聪明了!
老祖宗再也不用担心朕的学习!
第218章
边静玉和沈怡的生活变得很规律。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宫里带孩子。
康和帝背书时, 边静玉随手拿起一本不相干的书, 低下头默默地看书。边静玉拿的书都是宫里的藏书, 外头轻易见不到原版, 因此边静玉抓住机会, 看得非常认真。康和帝背着背着就卡壳了,他见边静玉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就存着侥幸的心理,想把自己背不熟的几行字含糊带过去。却不想, 他刚刚背错了一个字,边静玉就在第一时间抬起头, 朝康和帝看过来,说:“皇上,这句重背一遍。”
康和帝射箭时,沈怡纠正了康和帝的姿势, 让他保持这个姿势好好练习, 然后转身指导康和帝的三位伴读。康和帝举了没一会儿就觉得手酸了,他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四周, 见沈怡背对着自己, 就存在侥幸的心理, 把手放低点偷下懒。沈怡的声音立刻响起:“皇上,您这姿势不对, 请把手抬高点。”
康和帝:“……”
你们爱看书的就不能好好看书吗?指导别人练武就不能认真指导别人吗?一心两用了不起啊!
此时的富贵人家都习惯一日用三顿。康和帝每日天刚亮就要爬起来, 得念上一个时辰的书才能吃早饭,所以早饭是和伴读一起用的。午饭也是。边静玉和沈怡作为侍读, 因为情况特殊也住在宫里,因此和康和帝一块儿用饭。吃饭时采用分餐制,就是各人面前摆着各人的食物,自己专注吃自己的。
虽然康和帝的心理阴影已经减弱了不少,但宫里的食物依然以羹汤为主。
太祖有训,为帝者不可骄奢淫逸。因此御膳房准备的食物都正合适,不会出现那种一大桌子呈上来又一大桌子撤下去的极端浪费的情况。太祖又说,当尊敬师长、礼贤下士。因此当康和帝和伴读一起吃饭时,他们的食物是一样的,只座位安排不一样。康和帝毕竟是皇帝,因此独自坐在高处,其他人分作两边。侍读坐左,伴读坐右。康和帝孤零零的显得有点可怜,不过他可以看到大家的小动作。
三个伴读里,刘二爱吃肉,吃肉时就展眉,吃素时就皱眉。章二喜欢先喝汤再吃饭。韩二吃得很有顺序,总一筷子肉、一筷子饭、一筷子素菜、再喝一口汤……机智的康和帝已经把他们研究透了!
康和帝有些得意。
得意了一阵后,他忽然意识到一点。如果他死了,他儿子给他修史,史书上写……我爹很机智,把别人吃饭的习惯都研究透了。“嗯,好像有点丢人。朕还是别如此不务正业了。”康和帝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