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日(93)
“这种保护欲本身就是特殊的,至于在此之后的日夜相处会不会产生其他感情,友情还是爱情或者亲情,都不太好说。周燕安看上去性格温和大方、平易近人,其实是个情感相当内敛封闭的人。我如果不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和他敞开心扉地交谈,也很难看穿他的内心。
“不过我倒是能猜想出周燕安想让易阿岚假困脱身的心情,有可能是他也喜欢易阿岚,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难以承受易阿岚的喜欢。他意识到,易阿岚是为了他才选择去冒九死一生的风险。他更能意识到,在此之后,只要易阿岚还喜欢他,就会继续因为他去选择冒险、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就像这次陈副部长问易阿岚想不想离开时,他的反应是根本就没考虑过离开……一次又一次,直到他的好运气用尽。这是易阿岚自愿的,像我们这种旁人甚至还要被他感动,但周燕安高尚的人格,会把最终的不幸当做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他给了自己太多压力,五年前是这样,现在也是如此。”
“但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私心。”卢良骏说。
“是。在第二天雨收云散、一切都明明白白的时候,他和肖昊完成那通电话后,再没有可挽回的余地了。”
“为什么?觉得计划不够完美吗?”
“当然不够完美。”陈汝明说,“如果提高分辨率,应该可以模糊知道周燕安最后离开的战斗机是携带了另外一个人,或者进行后续追踪,周燕安把易阿岚带到中溪市避难所的路程中,也许有易阿岚暴露在卫星各种遥感镜头下的时机。但三十二日里只有一个肖昊,技术一般、想法简单,他不会怀疑周燕安会在这件事上骗他,也就不会特意耗费心思去追溯检查。而且只要周燕安稍加引导几句,就能把他的心思彻底转移到其他地方。所以说,并不需要计划完美。”
“那周燕安?”
“他知道易阿岚对我们很重要。”罗彩云轻声说,“他做不到顺从私心,无论那私心是为了自己.,还是因为喜欢易阿岚,他都做不到在国家面前,背离国家,去保护单独的一个人。”
卢良骏扯扯嘴角:“周燕安真是深明大义。”
他的话里带有惯常的讽刺。但这时候,谁都不会认为他是在讽刺周燕安,但要说赞扬嘛,倒也不尽然。更多的,也许是可惜。
可惜两个年华正好的年轻人,无论喜欢谁、不喜欢谁,本该都是个人的事情,但搅合进三十二日后,爱情也不复浪漫纯真。甚至还要被他们这些世故的人放在桌面上,翻来覆去地审视、讨论、分析,好像感情真的能说清楚似的。
自从三十二日后,国际领导人视频会议已经成了惯例,全体最高领导人参与的会议每月一到两次,其他相对较小的会议更是频繁开展。
这一次的大会,硝烟味甚浓。
“我国需要贵国一个交代,”华国领导人对A国领导人说,“在三十二日里,贵国驻T国的陆军导弹发射基地对我国领土进行大肆攻击,是否意味着三十二日里贵国对我国宣战?”
A国领导人说:“实不相瞒,我们的政府之前对此一无所知,更没有下过攻击的命令。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立即展开调查,T国驻军基地里并没有人上报过是三十二日者,因此我们不排除是别国人员或者间谍挑拨离间的可能性。一旦贵国情绪激动,在对三十二日的合作研究上与我国产生隔阂,反倒如了其他人的愿。你我都知道,如果我们两个大国在三十二日里产生内讧,十分容易让人浑水摸鱼。”
这话真假如何,现在肯定无从分辨。
于是B国领导人便说:“导弹事件的恶劣之一就在此,事件明明发生了,一句一无所知、别国挑拨就想推卸责任。要是以后都是这样,谁都不为三十二日里的本国武器负责,岂不是一片混乱?”
A国领导人说:“导弹基地远在T国,我们也缺乏有效约束性。”
“既然无法约束,当初何必把军事基地铺得到处都是?”
A国领导人笑了:“三十二日怎么能与正常世界相提并论?”
“这么说,贵国承认在三十二日里能力有限?但贵国军事基地实在太普遍,随随便便一个外人都能闯进去找到口令发射导弹,是三十二日里很大的隐患啊。所以我希望贵国能放下面子,真诚邀请我们援手,对贵国散落全球的军事基地进行人道销毁,这是对全世界负责。”
“这话说得不错。”G国领导人说,“虽然我国主权独立,但我们隔壁的国家却敞开大门任由A国建设军事基地,对我国领土内的三十二日者造成了严重威胁。哪怕接触不到导弹,一般人也能从中拿到重型机枪、坦克什么的四处行凶,为保护我国公民的生命权,我们哪怕人手不够也愿意抽调一两个人去销毁该军事基地。放心,我们对那些基地里的军事机密丝毫不感兴趣,什么武器库存、规格统统不重要,就是图个安心。”
A国领导人皮笑肉不笑:“你们如此逼迫,倒让我觉得导弹事件可能是华国自导自演了。请问在此次事件中,华国是否有人因此丧生?”
华国领导人不动声色说:“并没有人牺牲,但不过是他运气好,及时躲进了地底避难室而已,但至此以后都会被困在那里,除非贵国愿意承担责任,派人将他挖掘出来。”
相当于废了华国一个有用的三十二日者。
其他领导人在心里不约而同想到,同时也明白,这种手段一旦被容忍,也将会用到自己国家身上。到时候本国的机密销毁队伍都被导弹伤得伤、困得困,国家就成了没有围墙和猛犬的丰盛果园,任人采撷。
于是他们也开始纷纷指责A国不负责任的行为。
到最后,A国也不得不签下中程及中程以上武器约束条约。条约规定,每个国家都要对三十二日里的本国武器负责,如果再次发生类似的导弹事件,其他参与条约的国家将有权对发射武器的基地进行即刻反击。在条约约束下,如果正好有国家距离攻击的发射基地较近,那么它一旦快速反击,根本不足以给发射人员留出逃跑时间。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攻击其他国家,就得做好牺牲一个人的准备。三十二日里可没有几个好手可以牺牲、愿意牺牲。
当然,还可以提前设置自动发射。如果是这种情况,其他国家会共享信息,有能力的国家对发射基地进行卫星追踪,一定会追踪到设置定时发射的人员,然后予以反击。
“这也能有效防止间谍离间不是吗?”B国领导人眯眯笑,“我相信,再傻的间谍也不会明知必死还非要去撩拨一下。”
华国领导人最后声明:“导弹事件虽然发生在条约签订之前,但我国为维护必要的主权尊严,在下一次三十二日开始三小时后,会对A国驻T国军事基地发射反击导弹。提前通知,以示人道主义。”
A国领导人自然无话可说。
严肃的条约签订环节过去,有人便发散思维说:“这些事是不是应该给我们点启发?全球各地竞赛似地发展军事,把军事武器弄得一个比一个先进发达,甚至都可以完全交给计算机来处理。因此三十二日里虽然人少了很多,却也丝毫不影响发射导弹。危险武器的发射变得如此轻而易举,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多危险啊,每个地方都可能被可怕又操作简单的武器遥遥指着。也许一个孩子动动手指就能引发新的世界大战,一只蝴蝶振动翅膀就造成世界崩盘。我们都觉得世界掌控在我们手里,但我们真的能掌控得住吗?世界难道不是被我们勉力牵扯着,维持着摇摇欲坠的平衡?三十二日的发生,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悲观。”
“往好处想,”C国领导人说,“三十二日也许是缓冲地带。如果我们能对三十二日研究得足够深入,也许能把它为我们所用。比如,把三十二日设为战场,如果国家之间有什么重大纠纷,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就直接在三十日里开战就好了,既不用担心伤害平民、舆论抨击,也不用担心武器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