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200)

作者:应何似 时间:2023-01-14 11:08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基建 科举

  不只是观一书院,稻香书院也渐渐的扩大了影响力,附近很远的蒙童都想来稻香书院开蒙,又请了不少的夫子。
  之前的谢家虽然也有发展,但是总是差点力度的感觉,但这次谢继宁中状元之后,整个谢家才真正的起来了。


第174章 (第一更)
  家里的忙碌谢继宁没有时间惦记, 自从永安帝下旨让谢继宁讲学之后,谢继宁就进入了非常忙碌的阶段。
  翰林院大学士孔文英叮嘱谢继宁可以暂时以太子讲学为要,还经常会询问谢继宁关于讲学的内容的准备, 显然对于谢继宁给太子讲学非常重视。
  但是谢继宁自己却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讲学,一是因为给太子讲学的人很多,谢继宁暂时还排不上号,每十天两节课,没有办法讲太多东西, 所以谢继宁精心准备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
  二是谢继宁深感自己的不足,加大了学习的力度。
  能进翰林院的都不是泛泛之辈,翰林院因为其乃是皇上的顾问团,辅政团的原因, 对录取的人才比较严格, 主要两个来源。
  一是像谢继宁这样的一甲直接进,状元从六品编撰,榜眼探花七品编修。
  第二个来源是翰林院根据需要放出一定的名额, 然后二甲还有三甲的人再次参加翰林院的单位考试,即考庶吉士, 考上了,能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 熬过两三年, 才成为翰林院的正式编制。
  翰林院的这种录取方式就证明了翰林院的人的不一般, 谢继宁三人慢慢的融入翰林院才发现, 翰林院里面卧虎藏龙, 前几届的状元榜眼探花除开个别的几个,其他的都在翰林院。
  这些人都很不一般,本就读书厉害, 如又在翰林院深造多年,更是将知识典籍读熟,读透了。
  三个骄傲的小孔雀新进士么没有被部门的冷板凳吓到,谢继宁打破局面之后,下马威直接没有用处,被放弃。
  却是被前辈们用渊博的知识压得一点狂傲都不敢有,都谦虚极了,只能一起学习。
  “继宁你之前《水利考》你看完了吗?看得怎么样了。”
  谢继宁一边将一个排骨喂进嘴里,咽下之后回答道:“看完了,藏书阁应该还有同类型的,我要去再找找,这本上面虽然实用的,但是也有很多问题。”
  “嗯嗯,我看了一本《河工考》,倒是很不错,咱们换着看,然后再一起探讨一下。”
  “食不言寝不语,维方,你也和继宁学坏了。”
  王弘绪见两人吃饭的时候都一直在说,早就想阻止了,但是自小的养成的习惯让他在吃东西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开口。
  这会碗刚刚放下,就赶紧开口说了。
  谢继宁和姚抬头对视一眼,赶紧埋头快速的吃饭。
  三个人乃是同年,关系既紧密又脆弱,一开始他们是竞争对手,谢继宁小小年纪就博得头筹,姚维方和王弘绪自然是不服气,心情复杂。
  但是又因为是同年,天然就属于同盟,所以王弘绪心里对谢继宁感官复杂,但是仍然选择和谢继宁玩,和几个名次靠前的一起玩。
  在三人同时进入翰林院之后,就迎来了下马威,要是被一直有下马威,时间长了,每个人就会被不同的人拉拢,找到不同的前辈投靠,谁没有办法特立独行,独善其身的。
  谁知道谢继宁异军突起,一下子就成为了皇帝面前的红人,不仅经常被皇帝宣召,还有了一个固定的差事,给太子讲学。
  自然而然,一甲的三人就以谢继宁为首,抱团了。
  三人震惊于前辈渊博的知识,只能悄悄努力,不放过任何时间,奋力学习,努力追赶。
  这几□□堂上一直在讨论关于水利的事情,三人还没有资格上朝,要三个月学习适应,正式定下之后,才能上朝。
  虽然不能上朝,但是三人还同样关注此事,所以也都赶紧查询相关的书籍,想到对此了解一二。
  谢继宁更加迫切的需要了解,因为按照太子的好奇心,他一定会问到这件事。
  果然,第二天在给太子宋锦炎上课的时候,太子就问起来了这件事。
  “谢编撰,最近朝堂上的大人们在烦恼黄河之事,谢编撰你了解情况吗?”
  太子早早的就开始观政,但是大多数时候,就是观看,旁听。
  虽然有詹事府的官员是属于太子的势力,但是在主君强大的时候,詹事府的官员一类是教导太子读书的三师之类的,他们大多遵循礼数,严格教导,不会和太子讨论太多的政事,多是要太子多加学习如何做一个仁德之君,
  另外一类都是些小官员,大多数都不是很强大,只是能记录太子的生活,替太子打理日常。
  谢继宁则是完全不一样,谢继宁年轻,思维开阔,尊重太子,更加难得的是谢继宁是六元及第,有真才实学,还见多识广,博闻强识。
  “回太子殿下的话,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在治理河水上花费很大的代价,大盛立朝不过到百年,在治理河道上面每年都会拨款,因为黄河两岸沿线牵扯上千万的人的生命和日常生产生活。”
  “河水的问题从大方向来说,都是决堤,洪涝灾害等方面,但是具体的时代还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臣查询了相关的资料,如今的黄河主要的问题就是河水数次变道,到处堵塞,乱流,所以治理河道也应该先从这一方面着手。”
  太子伴读见谢继宁放下手里的书,然后微微一思索,就讲起来了,而太子正在耐心的听着,赶紧也跟着仔细的听。
  “至于治理河道微臣的看法是治河需要治水治沙(1),之前多是治水,臣认为治理黄河……筑堤束水,以水攻沙。(2)……。”
  “臣刚才说的是如今存在的问题好针对问题提出的有可行性的办法,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治理黄河并非一日之功,乃是百年大计,长期坚持才行。”
  “因为治理黄河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从上游到入海口都联动起来,上游植树造林,中游以河治河,以水治沙。……”
  这些东西谢继宁前世采访黄土高坡地区农业区的时候,查阅资料曾经看过的在古代都已经实行过的,都是有可行性的方法,结合几天查到的资料,还有和姚维方、王弘绪一起讨论出的办法。
  太子恍然大悟,又拉着谢继宁仔仔细细的问,谢继宁也直接找出相关的资料,来给太子还有其伴读仔仔细细的讲解,直到天晚,宫门要关了才回家。
  “主子今天怎么这么晚,我也没有想到让家里给主子准备点吃的带来。”青山一边赶上马车,一边关心的问道。
  谢继宁一边喝水,一边将马车的糕点找出来:“有差事,车上还有糕点,我先填一下肚子。”
  青山也不多问,而是将话题转移到家里的事情,谢家有很多的财产,但是那是属于谢家的,虽然有是在谢继宁的名下,但是谢继宁只是出一下主意,多余的也不多问。
  他出门的时候,公中也出了钱,但是谢继宁从小就有自己的是个人财产,府城的庄子,还有商铺,院子,都一直是谢继宁自己经营。
  出门一次之后,更是培养出独属于自己的人才,这些人才都是谢继宁养着的,也只听谢继宁的话,来到京城之后,谢继宁打算暂时不置太多产业在京城,有个院子住就行,毕竟之后能不能走还不确定。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无所事事,每天都只操心好好的照顾谢继宁就行,等于是休假了。
  “赵妈妈今天去和人家学厨去了,拿咱们家的菜的菜谱换的,那些大菜的菜谱都藏着的,拿去换的是太太教给咱们板桥的其他人的那些。”
  “嗯嗯,这是好事情,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独特的风味,赵妈妈去学一下也是好事。”
  对于下属愿意进步这件事,谢继宁是很乐意的,毕竟赵妈妈厨艺精进了,享福的是自己。
  谢继宁正在整理资料,就听道小太监来传达皇帝的口谕,宣召自己见驾。
  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袖,在翰林院众人的虎视眈眈中跟着小太监去见驾。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