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上(238)
“不客气啦。”李问知道赵向毅是喜欢这张弩,他说道,“你軎欢就好。”
这张弩比他们那天用的那一张还要大,所需要的力度也要大,谢云飞试过之后 就知道他手腕的力气不够控制这张弓弩,因而就没有再想去试了,不过他对这个东 西还是感兴趣的很。
他们在外面待了一会,赵向毅在外面试了一下这把弩,对李六元给他的这把弩 还是挺满意的。
第一百零五章 临行在即
三日后
两辆马车前后的到了李家村,沈子敬和苏元到了。
“子敬,阿元。”李问和村长里正们一起出来迎接沈子敬和苏元,表达了他们 对先生的尊重和欢迎。他们打了一个招呼后,李问给两人介绍道,“这是我们李家 村的村长,还有里正,你们应该是见过面的了。”
“是是,见过见过。”村长忙的点头应道。
“李村长。”沈子敬笑着同李村长和里正们打过招呼。
他们并非是第一次到李家村来,只不过他们从前是到好友家中作客,来过好几 次这个村子,而这一次他们是被邀请来当李家村的村中学堂的先生。
“沈先生,苏先生里面请。”村长和里正们见到两位先生的到来,是万分的激 动,忙的把人往村子里面请进来。
学堂一应的座椅都准备好了,只等先生到来,他们村子的学堂就能正式开学, 村中的孩子们能到学堂来读书了。村子里的村民们见到两位先生到来,大家都很是 欢喜,就差夹道欢迎两位先生的到来了。
李问亲自带了沈子敬和苏元两人到给他们提供住的小院。
院里种的花草都已经生长了,一片绿意昂扬。屋里宽敞明亮,里面一应的床柜 座椅都准备好了,“子敬,阿元,你们看看,这里就是给你们住的地方,你们觉得 怎么样?”
“挺好的这里。”沈子敬往屋里进去看了看,倒是没想到李家村能给他们安排 一个这么好的小院。
他们和李问也不是外人,几个人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友,不然他们也不会受 李问的遨请到李家村来当教书先生了。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地方适合他们在此处读书, 而当先生不过是顺便的事,教小儿读书并不会影响到他们读书,他们可以在这里一 边当先生,一边准备三年后的科考。
他们能考过乡试,大多数的人的基础都打的很好了,后面的会试能不能考过, 还要看他们的悟性如何。
从前沈子敬自以为他已经很聪明了,等到认识了李问之后,他才发现这个世上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比他差的人好,但是比更好的人,他还远是比不上。知道 自己的不足并不可怕,日后要更努力去跟进就是了。
“我们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了,你也知道我们家就在镇上,想回去还不方便?” 沈子敬笑着说道。
从李家村到镇上不过是一趟马车的路程,并不是太远,他们留在这边住,不过 是为了方便读书。
“这个倒是。你们看看要是缺什么东西,我好让人给你们送过来,咱们谁跟谁 ,你也不必与我客气。”再过两日他就要上京城去了,家长这边的事,就是他想管 也有心无力,所以在走之前,能把这边的事情安排好的,他都尽量说去安排好。
他们看过了小院之后,屋里也没缺少什么。
沈子敬让跟着过来的仆人进去收拾屋子,他们就到了外边去喝茶,说几句话。
李问与沈子敬和苏元说起他要上京城的事,这一次上了京城之后,最少都要三 年后才能再回来了,他对两位好友说道,“我在京城等你们,到时候你们提前给我 捎个信,我为你们准备住的地方。你们到了京城记得过来找我,咱们这么多年的朋 友,不管是现在还是往后,咱们都是朋友。”
他不希望因为身份的高低而和朋友越走越远了。
他这些年相交的朋友是不少,但是说到真正交心的知己好友,其实并不多。能 够相遇并且相知,是他们的缘分,李问希望他们的这一份缘分能够持续下去,并且 是坚持一辈子。
“会的,等我们上了京城,到时候我们去找你的。”沈子敬明白李问的意思, 他端起面前的茶,对李问说道,“我以茶代酒,这一杯,敬你一杯,祝你往后仕途 顺遂,步步高升。”
“谢谢。”李问端起茶杯,对沈子敬和苏元说道,“我也祝你们三年后的科考 ,能够一举得中。”
“好。”沈子敬应道。
这是他们的约定,沈子敬和苏元这一次没有上京城去参加会试,落后了三年, 等到三年后他们会上京城参加会试,届时他们定然会再见面。
这一天,李问安排好了沈子敬和苏元他们住在学堂后边的小院这里。村中的村 民们知道先生来了,这家提一只鸡过来,那家抓一只鸭过来,还有人扛一袋米过来 ,提一篮菜过来,一时间村中的村民们送来的东西都把小院里的厨房堆满了。
看到厨房里堆满的东西,沈子敬顿时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站在后边的苏元脸上带着浅笑,他开始觉得李家村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这里的 村民们都挺有趣的,也许未来的两年多三年他们在这里当个教书先生,也许是一件 有意思的事。
学堂一应的座椅都已经准备好了,李问还让人刷了黑板,准备好了书写用的粉 笔,如今请的先生到了,过没两曰,他们李家村的学堂就正式开学了,村中的村民 们都把孩子送到了学堂去读书。
本本本
半月很快的就过去了。
在家中的日子过的悠闲舒适,时间似乎是一眨眼就过去了,李问还没从度假的 悠闲中回过神来,他回乡探亲的假期就结束了,就要准备往返京城了。
离家的日子在即,他阿爹和阿娘最终是同意了让他把他弟带往京城去。他们这 一次去到京城之后,他就要到翰林院去当差,是入朝为官了后,是给皇帝打工的, 曰后不定要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来。
离别总是带着不舍的,当娘的总是不舍孩儿的离去,只是她又不能阻拦孩儿去 往更远的地方,走往更高的路。
儿行千里,是阿娘的牵挂。
“三宝,你小小年纪就离了家,在外读书,阿娘未能过去亲自照顾你,阿娘的 心里一直都觉得愧对了你。”孙怡的眼眶忍不住的就红了,大儿离家的那年,小儿 才刚出生没满一岁,所以大儿子在外读书这么多年,她这个当娘的尽管是心里牵挂 ,但是没能一次去往南阳看望过阿儿。
只等每年孩儿从远方回来,她这个阿娘才能亲子为阿儿煮一碗羹汤,看一眼亲 儿。
“阿娘,你别这么说,是孩儿不孝,这么多年都未能在阿娘和奶奶的身边孝敬 你们。”李问能够理解他的爹娘,家里这边少不了他们,弟弟还小,家里还有他奶 奶在,村中还有几个作坊需要管理,若不然这些年他哪能安心在外读书。
“阿爹,阿娘你放心吧,我一个人在外面可以照顾好我自己的,还有阿弟跟着 我过去京城,我会看好他的,你们无需担心我们。”这一次他要带他弟一起去往京 城,他要担负起一个做哥哥的责任,照顾好弟弟。
“是,阿娘知道你会看好你弟的。你弟的年纪还小,阿娘和阿爹不能陪着你们 到京城去,你弟这里,要你费心的地方还多。三宝,阿娘知道你这些年来不容易, 原本阿娘是不想让你阿弟跟着你过去的,阿娘担心你太辛苦了。”孙怡最终是同意 了大儿子把小儿子带到京城去,她知道大儿子说的没错,小儿子去往京城必然是要 比在家中要好。
若不是大儿亲口提出带小儿去往京城,就是他们当爹娘的都不敢提出让大儿带 小儿去京城,既然大儿提出了带弟弟去京城,他们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心,就阻止小 儿跟着哥哥去京城。
他们大儿子考上了状元,小儿子跟在大儿子的身边,能得到大儿子的亲自教导 ,总比留在这个小村子里,跟在他们夫妻两的身边好。要是让小儿子留下来,这是 会误了小儿子一生,他们怕小儿子日后怨恨他们当爹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