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日常[系统](54)
江凡一问,这老大爷就乐呵呵地说:“看着还成。”
江凡道:“您觉得,比之去年的,如何?”
老大爷道:“那倒是不如去年的,你看那小麦啊,矮趴趴的,好多都没长起来。”
老大爷不知道,丽山村里的粮食能有这个样子,还是因为从去年起他们就用丽山树树作肥的原因,若没有丽山树的加持,那地里的小麦之类的,估计就更没眼看了。
换做以往,小麦出现这种明显减产的情况,老大爷哪能像现在还笑得出来,但谁叫现在家里来源稳定,去年他家的粮食都还没吃完,即便今年收成差点,那也饿不着。这收成好和坏,都看老天爷心情,他种了一辈子的地,只要地里不绝收,那情况就都还算可以。
然而江凡他们这边,是偏南的,南方一向比北方雨水多,他们这里都这样了,那北方地区,情况不是还要更坏?
江凡又回去问了顾长青,他之前去靠近边关的长沅城,就处于西北地区,那一片降水量一直很少,气候也干旱,常常是降水跟不上蒸发,只怕情况还要更差。
顾长青被江凡问到,因一直忙着种树,其他情况倒是没怎么注意,但雨水这个,他确实记忆犹新,因为撒种前,最好是雨后,他带着人过去后,边等雨边整地,等了大半个月老天才施舍一般下了场小雨。
最后江凡跟关修谨说:“若入夏后雨水还不增加,那下半年的秋收,情况堪忧。”
关修谨眉思收敛,“这个情况我会跟毅然说。”
江凡点头,小皇帝登基不过三年,若大周真闹旱灾,难免不会人心浮动,毕竟这古代地龙翻个身,皇帝都要写罪己诏的。有心人可以把任何坏情况归咎于是因为上天对皇帝不满这一点上。
江凡又道:“咱们也买点粮屯着吧。”一个地方闹了灾,缺粮了,那全国的粮价基本都会涨,他趁着价格还不高多屯一点,以后情况若真不好,还可以拿出去救济。
收粮这个,当然要不动声色来,不然动静大了,反而会引得粮价提前上涨。除了在丽城附近收,江凡还派了人去长沅城,那里他们也有房子有地,还留下不少人,在当地暗暗收一波屯着,以后救济起来更为方便。
五月后,休眠的雪阳花重新焕发生机,村里涌入大量的短工,收小麦的、收油菜的,当然,还有来江凡家摘火蜜果的。
去年,所有的水果都扩大了种植,先前还留有空白区域的山头,如今已种得满满当当,满山熟了的和快要熟的果子。
除了来挣钱的短工,去年从这里采购了水果的商人们也再次过来了,里面还有些陌生的面孔,不乏从上京远远赶来的。这些人从江凡这里买到水果后,会直接将货物运到他们理想中的互市市场,与关外各国商人互换商品,拉回来后再换成钱。
因来的商人多,有些人需要停留两三天,有的直接选择投宿在村里,去年有经验的村民,今年早早地就将屋子收拾干净,等着客人入住,虽说住的时间不长,每天还是有十几文收入的。
在火蜜果一筐一筐被抬下山,又被装车离开时,苗三等人,也坐着新的商船从上京回来了。
苗三回来的当天,还来不及休息,就被听到消息的江凡派人请到了庄子里。
江凡这新庄子,苗三只每次送账簿会来一次,停留的时间也少,每次走马观花一般,但给他留下的印象却很深,院内繁花成景,处处雕梁画栋。在他看来,世间有钱人不少,但像江东家这般只纯粹喜欢悠闲又恣意,远离繁华权势生活的有钱人,很是不多。
每个月,顾芳秋都会将上京盈利的账本交给江凡看,苗三这次过来顺便把账本给了江凡,然后坐在旁边喝了一口下人递上来的茶。
茶水还未入口,苗三就闻到了士饮茶的熟悉味道。苗三和他的兄弟们,都认为江凡种出来的东西,都是世上少有的好东西,现在他们每个月都会花点钱买点百珍阁里的东西吃,才来时身体还带着各种毛病的兄弟们,如今个个都生龙活虎了,比曾经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还好。
苗三坐了一会儿,就见江凡与关修谨携手而来。
苗三忙站起来行礼。在以前,他恐怕还只以为江东家与安王只是朋友关系,但上次他们一起回来,两人并未避讳,一路举止亲昵,早已超出了朋友关系。
“快坐。”江凡笑道。
苗三安静坐下来,才问:“东家有何吩咐?”
江凡道:“你带人驾船行商,也有半载了,手下的兄弟们也都熟悉水性,找你来,是想问问你,或者你的兄弟们中,有谁愿意帮我跑海船。”
苗三:“出海?”
苗三一点都不惊讶的样子,只因为去年他代表江凡与造船匠签订契约时,里面就有三艘海船。对于江凡找人出海这件事,苗三早有猜测。他沉默下来,大周每年出海的商人并不多,虽然出海做生意的利润一直很可观,比得过国内相同起点的商人,但是高利润伴着高风险,不是没有人抱着侥幸心里租船出海,最后却都葬身海中。
江凡说:“你也知我酷爱各种奇异植株,找人出海,为的也只是生长在大海另一边的各种植株。”
苗三直接问:“我若答应帮东家出海,东家许我什么报酬?”
江凡:“我提供船,你带什么货出去,带什么货回来,这些我都不管,只需每年分我一层利润便可。若你带回来我需要的种子,我再给你钱。”
苗三几乎立即就心动了,江凡给的这个条件,完全是在给他送钱,他道:“容我回去与兄弟们商讨后,再给东家回复。”
江凡道:“去吧,海船还没造好,我也不急,好好考虑。”
关修谨与江凡隔着个小桌子并排而坐,等苗三走后,关修谨才略带好奇地问:“你要他出海帮你找什么植株?”
江凡道:“我也说不上来。我曾看过一名商人留下的海外漂流笔记,里面提及了好多我没见过的植株,各种用途。只可惜那书我还没看完,便叫我大伯儿子给撕了,不过里面看过的我倒还有印象,改天画出来给你看看。”
江凡随口胡诌,并毫不犹豫地砸了一口黑锅到江卓身上。
不过江卓也不怎么冤,他也确实撕过原主好几回书。
第103章
江凡胡诌了一本《海外漂流日记》, 言之凿凿地说上面有好多奇怪用途的植株, 当然不能只嘴上说,怎么也得拿一点料出来给关修谨看看。
除了红薯,江凡目前能想到的,大周没有的, 也就只有花生了。
江凡知道原世界的花生, 大概是明朝时传来的。但这个世界, 无论是大周还是海外, 目前并没花生的影子,因为江凡将本土位面植株豆科类的都翻找了完了,没找到花生的存在, 说明这世界上还没有记录。
这样,就只有江凡找人出海去寻找。
江凡对一系列农作物的印象,全归功与他大学时候喜欢到处放飞探险的性子, 有很多投宿农家的经验,见过不少作物。他对生长中的花生没什么印象,只记得它会开黄色的小花,生病的时候绿叶上会起褐色或是黑色的斑点。然后就是胖乎乎的带壳花生和花生米了。
江凡用了两天时间, 画了一副灵魂画作出来,不过因为他用对了颜料的缘故, 看着和他印象中的倒是大差不差的, 若是见到了,绝对第一眼就能认出来。
画好了后,江凡就拿给关修谨看。
关修谨端详了会儿, 道:“果子也是长在地下的?倒与土豆相似,叫什么?”
江凡道:“花生,外面那看着胖乎乎的是果荚,果荚里面有仁,说是能吃,还能榨油。”
关修谨道:“那倒是不错,书上可有说它长在哪里?”
江凡以前只顾着花生好吃,倒是没关心过花生来自哪里,只得叹气:“书上没提。唉,要那位商人活着回来就好了,不然也不用我特意让人去找了。”
关修谨将画像折好递给江凡,道:“这也无妨,无非多花点时间。趁此机会,让大周子民都走出去看看,也是好的。”
江凡笑着点头,这也是他的初衷之一,这世界又不是只大周在发展,要跟上脚步才行,不然落后只能挨打。
这画像,因为是纸张不好保存,颜料也容易挥发,正好唐知礼过来交货,江凡便将画像交给唐知礼,让他绣坊里的绣娘照着样子多绣几幅出来。
过了几天,第一批火蜜果的采摘结束,苗三他们快要出发,他找到江凡,将一份名单递给江凡,“我愿意替东家出海,这份名单,都是商队里自愿随我同去的。”
江凡看了下名单,在里面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第一批跟着他回丽山村的人几乎都在里面,后续进来的也去了不少,足有七八十个人。
江凡道:“既如此,我准备一份契约,下次你们回来,便来找我签约。”
不过这点人还是太少了,江凡准备了三艘海船呢。剩下的人手,就得再找关修谨补了。
当晚,关修谨留在庄子内。
顾长青如今在家,他待在庄子里,可能随时来找江凡,所以关修谨就算留宿,晚上也还是要回江凡专门给他留的卧房睡觉。
墙角下悬着玉茧草,那一片亮如白昼。江凡和关修谨蹲在那里,仔细地查看几株棉花。
棉花是未记载植株,和净心草一样,它生长习性之类的,都要江凡自己记录。第二茬棉花是今年一月江凡种下的,他留了几株没有用养料的,在系统的帮助下,将两者对比做记录,并且上次顾长青去长沅的时候,也带了几颗棉花种子过去,请了专人照看记录,以后大量推广种植的时候,才不会抓瞎。
用了养料和没用的棉花都种在一起,竹筐带着标记,不过现在哪怕不看标记,任谁也一眼能看出两者的区别。用了养料的生长得非常好,此时到了花铃期,枝头上陆陆续续开了花,颜色不一。
而没用养料的,也没生虫生病,就是营养不良的样子,好似怎么长也长不大,不过从系统的记录来看,也不像是要死的样子,就是可能开花的过程会艰难点,结棉桃也会很辛苦。
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亲姐妹,在相貌、体格、脾性上还有差异呢,所以对于同种植株生长情况却天差地别,关修谨也没惊讶。他只一手拿着本子,一手提着毛笔,沉默着将江凡说的重点都一一记下。
结束对棉花的观察,江凡起身活动了下双腿,跟关修谨说:“我后天想进山打猎,你去吗?”
关修谨现在的人生大任务,就是陪江凡吃喝玩乐了,江凡走哪,他自然跟哪,便点头:“去。”
江凡就转身往关修谨的卧房里走,“我记得你放了不少衣服在这,有简单利索一点的吗?我拿去泡泡药水。”
关修谨是知道江凡有不惧猛兽的特殊手段的,去年他竹屋里用江凡配置的药水擦过几回,竹屋里便再也没有蚊虫出现了。他找了一套衣服递给江凡。
江凡抱着衣服出去,关修谨跟屁虫似得跟上去,看江凡调制了药水,又拿了一套自己的,泡在一个木桶里。
江凡拍拍手,“泡一晚上,明天拿出来晾晒。”
之后,关修谨跟在江凡后头,想跟着一起进江凡的房间,叫江凡给推出去了。
江凡:“咱各自回房睡觉吧。”
离睡觉的时间还早,若按照之前的习惯,江凡铁定还要拉着关修谨去观雨楼上坐一会儿,不过他想着之前的随口胡诌,印象里还有好多种植株等着他去寻找呢,便趁着舅舅在家,他和关修谨不能胡来有独处的时候,能找一点就先找一点出来。
自从顾长青回来后,关修谨已经好多天不曾与江凡亲近了,他捉住江凡抵在胸膛的手,低声道:“时间还早。”
江凡看关修谨视线灼灼,心里也一阵火热,然而想到隔壁院子的舅舅,那点火热瞬间就熄了,他戳戳关修谨胸膛,示意他松手,一本正经道:“旁友,早睡早起身体好啊。为预防中年秃顶危机,养生就从今日做起。”
关修谨知道江凡是真的不打算让他进屋了,便只能松手。
江凡收回手之前还要贱兮兮地在关修谨胸膛上撩一把,感觉关修谨气息一窒后,才得意地笑两声,进了屋。
两天后,江凡穿上利索的短打,背着背篓,身边跟着关修谨等人,进了北山。
夏收结束后,红薯就可以移植了。江凡这次进山,自然是为了把红薯拿出来。
江凡一路走在前头,时不时下个套子捉野味,这就是他口中的打猎了。
冯家兄弟知道是出来打猎,几人都背着弓箭,一路也猎了几只野兔野鸡,大猎物不是猎不到,不过是懒得扛回去。
走到半路时,忽闻一声虎啸,然而林子里动静便大了起来,不一会儿,视野里便出现了两头黄斑大老虎。
虽知道这两头老虎是江凡养的,且没伤过人,但两头老虎给人的压迫感实在太重,阿半他们还是忍不住戒备起来,挡在两人面前。
两头老虎看出了阿半等人的戒备,居然不屑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一米之外停住脚步,乖巧地蹲下来,看着江凡。
江凡从阿半身后走出去,捧着两只虎头撸了一把,他带着人继续朝目标地走的时候,这娘俩似乎知道江凡要去哪,跑在他们前头,时跑时停,偶尔回头对江凡叫一声,倒像是在催江凡快点跟上。
“莫非你们要带我去看什么东西?”江凡说。心里却在想,正好,省了他另找借口解释红薯的由来。
于是一路上,老虎们跑在前面,江凡等人跟在后面,走了许久,来到了江凡当初种下红薯的地方。
经过几个月时间,这里早不见当初种植时留下的印记。
虎崽在那片红薯苗周围转来转去,江凡懂它的意思,这是邀功,它一直有好好帮他照看。不过江凡面上却一副惊讶的样子,说:“这就是你们带我来看的东西?”
说着便似模似样地查看起来,然后“咦”了一声。
关修谨也蹲下来,“怎么了?”
江凡蹙着眉头,“我觉得这个植株有点眼熟。”他拿出锄头,拨开红薯苗往下小心地往下挖,然后挖出一块连着根茎的已经面目全非的红薯出来。
关修谨道:“这是它结的果子?已经坏了。”
江凡摇头,苦思冥想的样子:“看着确实是果实。”然后他眼睛忽然一亮,“我想起来了!”
江凡转头看着关修谨:“这叫什么什么薯,也是我在那本书上看到的。”
“什么薯?”
“果皮发红,好像是叫红薯。”江凡说,“这个确实是果子,不过是头年结的,这些嫩芽应该是才发起来的。”
说着他掐一根红薯尖,声音清脆,看着就十分的鲜嫩。
阿半问:“红薯可以吃吗?”
江凡激动道:“当然可以吃。”他将红薯的好处说出来,重点在它耐瘠薄这一点上,“看这些苗刚发出来,估计还不到结果的时候,我们带回去种起来吧。”
关修谨问:“直接挖回去?”
江凡思考了一会儿,“我觉得可以截藤扦插。”
在场没人比江凡更懂怎么照料植株了,关修谨道:“那便截藤。”
两人让开,冯家兄弟在江凡的指点下,将这一片红薯苗全用随身的匕首割断,然后装在背篓里背了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江凡:不是科班出身,原谅我演技就这样了。
阿谨:祖传浓密黑发,秃顶是不可能的。
第104章
背回去的红薯藤, 江凡选了一块专门用来育苗的地种下了。
他一直留着两块地育苗, 久而久之的,村里人都知道他这两块地里,但凡种着什么他们没见过的,便知道是江凡才弄回来的新植株。
江凡拿出来的这些红薯, 最后发起来的苗种了大半亩, 江凡还收拾了一篮子的红薯嫩叶, 交给张叔, 让他炒出来吃。
关修谨以为只有果子才可以吃,没想到叶子也可以,而且味道还很不错。
关修谨说:“想必, 果子的味道更好。”
江凡也期待地说:“肯定的吧。”想想记忆里烤红薯的味道,还有用红薯做出来的宽粉,江凡就恨不得时间立即跳转到红薯收获的时候。
不过江凡算了下, 依他们这里的气候,红薯得要九、十月去了,收早了不甜,不好吃。
.
丽山村里当初跟着江凡进山搬运丽山树的人不少, 几乎家家都有种植这些树,因此每户人家夏收的产量差别在丽山村不明显, 但其他村子只有少数人种了这些树, 产量的多与少差距就格外明显。
因为今年可能闹旱灾,村里种植的主要粮食小麦、油菜之类的,江凡在夏收前就提醒村民们这些最好先不要卖。
丽山村村民们靠着江凡赚了不少钱, 因此对他的话几乎不问缘由地就选择了照做。而其他村子,因亩产大面积减产,已经意识到今天天气状况不好,目前也没有卖粮食的打算。这倒是江凡乐见的。
夏收结束,夏种紧跟而上。
丽山村临水而居,天公不作美,无非累一点而已,倒是不缺水用,因此今年大家还是跟往年一样,该种多少水稻就继续种,最主要的是,这水稻种子,和往年的不一样。
江凡来丽山村的头一年,他家的水稻、玉米产量就特别高,去年种水稻、玉米的时候,江海是第一个跟江买这两样种子的,然后去年江海家的水稻和玉米产量虽然没有江凡家那么高,但与其他人比,却也是拔得头筹的。因此去年秋收结束后,就有不少村民带头来买水稻和玉米种子,最后闹得整个村子除了江凡讨厌的赵三一家,其他人今年种植的水稻和玉米,都是从江凡地里出来的。
浮水村的人现在基本都回了自家村子,在村子里的蔗糖房上班,因此今年丽山村请短工,都只能再往外找,于是距离又拉长了不少,现在就连县城的附近村子,都有人跑丽山村找活干,路途可是不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