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下(12)
既然如此,为了大汉的未来,为了民族的未来,刘瑞决定尊重历史的进程,相信后世的智慧。
唉!反正刘家起义微末,兴于微末。即便不像高祖那样当个亭长,也能像刘皇叔一样织席贩履,自力更生。
啧!这么一想,刘瑞又有精简宗室的冲动。
他赚点钱容易吗?
大汉的边境,工农阶级的贫困学子,被遗弃的女婴,烈士的遗孤都需要钱,而且还是很多很多的钱。
这还不算长期投入的基建与对墨农医兵等实用学派的资助。
一群只会生猪仔的米虫!!!
要是像河间王刘德,长沙王刘发那样能干事的也就算了。再不济,你也学学鲁王赵王和江都王,老老实实地当个打工人呐!
折腾黔首算啥本事。
等着被坐罪国除吗?
“……皇兄,你的脸色又变差了。”信乡长公主瞧着刘瑞上一秒还兴高采烈地与她谈论八校尉的事儿,下一秒就眉头紧锁的好似准备提刀杀人,是不是匈奴或南越那边……
“不是。”刘瑞的眼珠陡然一动,真的很有女鬼复苏的感觉:“朕是觉得此战务必劳民伤财,所以得有特殊渠道补充钱财。”
没有工业化基础想以战养战?
呵!提出这一概念的秦献公成功了一半,李自成却全面雪崩。
以战养战……
养的是谁?
战的是谁?
虽然西汉的前期皇帝都很争气,不仅替刘瑞搞定藩王之乱,而且还攒下一个庞大的家底。可是看汉武帝打到最后甚至需要白鹿皮和盐铁专营才稳住国内财政,刘瑞便再次翻出战争的三大难题——钱、人、粮。
只要把战争时间控制在半年以内,钱财暂时不是问题。
人口上,大汉还没穷到去抽闾左之家的程度,而且还有墨者研发的新型武器来减少战争的人员损耗。
至于粮食……
刘瑞的额上流下冷汗。
之前说过,养一个脱产士兵需要二三十户的人家支撑他的日常开销。而在战争正式打响后,前线的士兵倒是其次,主要是同样脱产的工匠,运输劳役会耽误农耕,极易造成接下近几年的大饥荒与人口减退。
所以……
“明日让墨家的巨子与农家的博士过来一趟吧!”找不到韭菜可割的刘瑞吐出一口浊气,从一旁的奏疏里抽出几张计然家与少府,统钱局的预算清单,最后在粮食那块掐了一下。
民之根本。
国之根基。
所以萧何是真的牛,居然能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给刘邦凑齐六十万的粮草。
同样厉害的还有六边形战士李世民。
依靠网庙十哲之隋炀帝的大缺大德,李世民在接手一个烂摊子的情况下还能搞定北方的突厥,让颉利在唐高祖面前转行成为舞蹈演员,着实是很不一般啊!
所以……
“必须把蒸汽机制造出来!”送走妹妹的刘瑞喃喃自语道:“也不知诸葛亮的木马流是怎么弄的。”
要不学于谦动员黔首运粮?可景泰帝的情况能套用在大汉头上?
除非……
刘瑞的目光在宣室殿里游来游去,最后落到不远处的棋盘上。
因为西汉的娱乐项目少之又少,所以在木牌和麻将后,刘瑞又搞出适合儿童取了的跳棋,并且还与信乡长公主下了一盘。
跳棋……
跳棋?
移民?
注意到刘瑞目光的李三小心翼翼道:”陛下可需奴婢把棋盘拿来。”
“不必了,明日让内史与太仆一并来趟。”想起自己的移民计划与招安计划,刘瑞的脸上终于露出轻松之色:“闽越一定,闽中郡的越人也该移民到中原乃至北边,然后换北边与中原的汉人移去开坑闽中的土地。”
如此一来,不就有免费的劳动力帮忙运送南方的物资吗?
况且对于黔首而言,帮忙运送粮食织物也保证了自己的利益,至少可以保证朝廷不会赖账。
“诺。”李三回后没有离开,而是原地踌躇了一会儿,然后递上一封家书。
“怎么这时还有家书?”刘瑞瞧着上面的鸡毛与乌伤翁主的私印,拆开后再次沉默了。
李三不敢窥视信件,所以在那儿静静等着刘瑞的安排。
“那个想复兴东瓯的都僚……死了。”
刘瑞放下手中的信件,心中像是压了巨石,沉甸甸的十分难受:“闽越灭国后,他上书请求再次附汉,然后带着一家老小投海自尽了。”
因为都僚不大会写大汉的文字,所以他的遗书是由乌伤翁主亲自抄写的。
都僚的绝笔里不仅认下鼓动东瓯复国的罪名,甚至请求刘瑞不要迁怒那些追随他的东瓯黔首,不要为此拒绝他们的归汉之心。
话到最后,都僚表示自己不会让刘瑞为难,给大汉留下东瓯复国的种子,所以带上妻儿父母乘上破船,慢慢消失在大海之上。
话到最后,都僚表示他既生为东瓯人,就必须死在东瓯人的领土上。
既然东瓯已改汉姓,那他便在海上寻找自己的归宿吧!
刘瑞不知如何评价都僚的做法,但很清楚都僚的下场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用冷暴力与隔阂政策逼死了在两国间难以自保的都僚等人。
自此之后,东瓯人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与汉合流,成为史上的寥寥几笔与基因学的考古对象。
而这是刘瑞对外的真正手段。
他以“温和的”,貌似“民主的”方式给了东瓯人选择,实际却压根没给他们选择——因为历史会碾压一切。
在历史的洪流下,所有人都只能抱团,争取留下可以传世的种子,而不是像很多民族那样被历史碾成齑粉,由齑粉四散而去。
这是历史的残酷性,也是文明进程的达尔文定律。
“让人去海上打捞他们的遗体。”难以对都僚做出正确评价的刘瑞刚想给都僚一个体面,但又觉得这样是在侮辱都僚:“算了,他既作为东瓯人死去,就不要违背他的遗愿,让他踏上汉人的土地。”
第300章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在刘瑞这儿,万事不仅开头难,过程难,收尾更是难上加难。
就比如说都僚死后的东瓯问题与暂时没事的闽越问题。
刘瑞想搞民族融合,但也不会蠢得要死的去弄剃发易服,因为那跟埋雷没啥两样。历史上敢这么搞基本都没好下场。国内的满清搞得宣统帝要是晚点退位,估计连还未起义的七地满城都要被屠个干净,而国外敢这么搞的有阿拉伯的委马亚王朝和公元前的日耳曼人。
委马亚王朝对西班牙的强制穆化让西班牙在双王之后反穆反得比匈牙利还魔怔,几乎到了宁可放过新教徒也绝不放过穆斯林的地步。而希腊对德国也是一样的讨厌,甚至在油管的采访上,讨厌德国的希腊人比讨厌土耳其的希腊人更多,搞得德国非常尴尬。
硬要从历史上扒拉一个民族融合的正面例子,那还得是革命老区的法国。
什么叫欧洲的老师?
什么叫启蒙运动的中心。
曾经的法国境内也有布列塔尼人和科西嘉人等少民认同。因为了解欧洲史的都明白法国在中世纪和公元前是什么情况,所以会有本土的少数民族也不大奇怪。
面对成立联盟并要求特权的不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法国政府是怎么做的?
第一,分散他们。
虽说布列塔尼亚和科西嘉岛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甚至出了“布列塔尼亚的少女”和“科西嘉的怪物”等国际名人,但是在近代,这两地的经济情况都不大好。尤其是科西嘉岛,每年都会吃掉百亿的欧元的补贴。所以在法国放开对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的移户限制后,两地的土著不出一年便少了一半。而且法国充分吸取西班牙的教训,严格控制大城市里的少民人数,使之难以形成群体。
第二,强制法语。
正所谓生存需求永远是第一需求。在法国打散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后,他们以“扫盲运动”为由开始普及法语教育,这让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离奇愤怒的同时又无可奈何——因为在法国政府的精耕细作下,分散的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难以满足形成族群的最低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