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303)
就跟古代很多家族都是有家规的一样,你认不认同人家的家规都无所谓啊,因为那只是人家自家的家规,和别人没有关系。
所以,扣在班昭头上的锅是有那么丢丢大的。”
李一举例:“要知道《女诫》写出来后并未被时人所接受,班昭的小姑曹丰生不赞同《女诫》,便写书反驳,时人称曹丰生的驳文“辞有可观”。
马融的女儿马伦阅读了《女诫》,却仍用她的“才辩”,令她的丈夫袁隗“默然不能屈”。
所以,在当时,《女戒》真的不算什么,只是班昭自己个人的小见解,给自家人看罢了,并且你看来不喜欢就当做没那么回事了。”
“就好比谁家都有一个爱跟你讲大道理的长辈,人家不为夸耀名声,也不是她宣传出去让天下女子学习的,只是觉得自己是为了自家女孩好而已。
这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对你说教的讨厌长辈大家应该多少有遇到过。
可是,大家听过也就算了。”
“真正让《女戒》成为毒瘤的难道不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男人要求女人变成这样那样的形状的吗?”李一出于就算要骂也要看先骂垃圾封建男性的角度表示,“只看人家本意,是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育自家的女孩子而已啊!”所以班昭是真的罪不至此,或者说没有《女戒》也会有各种《女x》。
说起来后来搞出来的三寸金莲不就是如此吗?
古代女人会变成什么模样,归根结底男人决定的,骂班昭又算什么。
“真要说起来,班昭的成就哪一项都比她写的那本《女戒》值得说道。”
“她是汉朝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数学家,更是华夏第一位女天文学家。”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么一大串名头好似有些夸张,但是这些确确实实都是人家的成就。
众所周知,华夏的史书称得上正史的只有那些,其中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列前四史的《汉书》它是由班固开始撰写的,而班固就是班昭的哥哥啦。
而班固之所以写《汉书》还要追根道《史记》上。
因为《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
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而班固的父亲班彪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
而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顺便一提,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都是古代军事的至高成就,而东汉勒石燕然的碑文就是班固写的啦。
重点就是,班固死的时候《汉书》中的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于是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而八表完成,班昭也过世了。
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剩下的“天文志”。
对,《汉书》的成型就是这么曲折,能续写汉书的班昭更是牛逼好吧。”
“再顺便一提,班固班昭他们还有个兄弟就班超,也很牛逼。”李一差点就要对班家这一家大佬大书特书了,因为真的很厉害啊,一个家族能出现各种精彩人物还算可以理解,可是兄妹三个都这么厉害就少见了,不然三曹三苏凭什么那么有名。
额,当然凭他们够厉害啦哈哈哈。
“总之,班昭是华夏史上第一位修撰正史的女史家,她的史学家之名是没有任何水分的。”
“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收徒授业的女教师,虽然她的徒弟身份比较特别。
我们都知道后妃基本上就是古代身份最高贵的女性之一,可汉和帝赏识班昭才华,于是多次召班昭入宫,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
这简直不要太厉害,真要说起来,后世女官其实班昭才算是“祖师爷”。
再往后的宫廷,基本不能见到这种情况。
而在教育宫妃时,她还兼修天文、算数,教导众人。”
“至于文学家之名,啧,真的有人不知道汉和帝一看见世界各国进贡珍贵稀奇之物就让班昭作赋纪念的事情吗?
古代能给皇帝作赋的文人哪个不是最顶尖的文采,由此可以班昭的才学有多惊人,她的赋有多好了。”
“至于政治家的身份则要到邓后临朝听政后的时候,她认可班昭的才华和能力,对这位“老师”很是敬重,于是特许班昭参与政事。
后来班昭的儿子被恩封为关内侯,哪怕几千年我们不得而知班昭做出什么政绩,但是从她儿子梦被恩封就知道,一定是班昭做出了功绩。
呵呵,只是古代都喜欢把女人的功劳封赏到她丈夫儿子身上……emmm“李一,就很烦。
“几千年里,班昭始终是被赞美的天下第一才女,后来一本《女戒》又让她如今诽誉满天下,实在令人不知如何言语。”李一摇头,她没办法不佩服这位大佬,厉害是真的很厉害,就是思想有点不能苟同,而相信任何一个现代女性都不可能喜欢《女戒》这种东西。
“对了,班婕妤和班昭是两个人来着,班婕妤是班昭的姑祖母,真的不算同一个人,答应我,不要混为一谈好嘛。”李一想起看历史小说的时候居然有人把这俩弄混成一个人就大写的无语。
咱就是说,你骂女戒就骂,不要把她俩搞成一个人来骂,就很离谱。
代入感委实有点糟糕,以及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看见这种情况了。
答应我,有事没事找百度好嘛.jpg】
班昭:心情复杂,并且觉得有点离谱,然后反省一下自己,真的自己思想观念有问题吗?
不过,现在心情更复杂的是另外些人,邓后以及她出场率有点高的皇帝丈夫汉和帝。
邓后临朝,这……大家是有点欲言又止的。
邓绥不动声色,说起来陛下的身体确实不太好来着。
第272章
【“说起才女,蔡文姬应该也很有名吧?”
“蔡文姬的人生经历和李清照是有一丢丢相似的,但是比起李清照,蔡文姬的命运要更加惨淡一些,在国家即将灭亡的时候,她被匈奴掳走,在异域生活了十二年之久。
苦难加诸于她身上,女性难以忍受的痛苦,世人异样的目光,她都一一承受并活下来。”
“我很高兴她没有选择死亡,而是坚强的活下来。”
“活着就有希望,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后来,曹操迎回这位命运多舛的才女。”
“蔡文姬擅长写叙事诗,她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挺有名的,其中《悲愤诗》是华夏文学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诗。而《胡笳十八拍》是乐府诗,还是以骚体与七言结合而开创了新奇独特的诗歌形式。
在诗歌上,蔡文姬留下的诗赋并不算多,但却都非常有创新性和建设性。
此外,我们都知道战乱是导致文化消失的一重重要因素,还有一个则是古代书籍多藏于少数人手里。
而蔡文姬的父亲则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并且就这么个女儿,所以蔡文姬从小就饱读诗书。
但战乱降临后,蔡家也遭遇种种变故,最可惜的就是那一屋子的藏书,于是曹操迎回蔡文姬后,问她还能记住多少书籍,而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蔡文姬为文化保存和传承做出重要贡献,感恩。”李一顺便为另外那些被战乱所损毁的书籍感到遗憾和心疼,今天华夏不见那么多古代工艺知识,没有一个战乱发动者是无辜的!】
家中富有藏书的人决定要给自家藏书再多抄几份,践行狡兔三窟的道理,嗯,也免得后人叽叽歪歪这个没有了那个消失了,好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