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6)
他小的时候没有识字班,等有了识字班,他的年纪又超过了识字班的要求,唉!
周自言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拱手道:“不妨事,若主翁愿意,在下可以每天默写一页,带上批注,方便主翁阅读。”
“先生大义!”宋父没想到眼前这个读书人愿意为自己这个大老粗默写书籍,还愿意加上自己的批注。
他本想招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夫子来教导宋豆丁。
宋豆丁这死小子是从哪里拐来的读书人,怎的这般接地气!
这位周先生虽然年纪轻轻,却气度非凡。
哪怕他见过那么多人,也很少有人像这位先生一样气定神闲。
读过的书都可以信手拈来,对待豆丁又极为上心,确实是做先生的最佳人选。
但是……
宋父一直不说话,周自言也耐心等待。
过了一会,宋父终于开口,“先生……可有婚配啊?家中是否还有其他人?”
“实不相瞒,在下自幼丧父,少时又丧母,一直靠百家饭长大。”周自言说的是原身的身世,只不过后半段就是胡诌的了,“如今已过婚配年纪,实在是因为在下天生克妻。已经婚配三次,每一次却都无疾而终。媒人都说在下是注定孤寡的命格,不适合婚配。”
大庆朝虽不信神,但敬神。
周自言刚离京时就因为自身的条件遇见过一些奇奇怪怪,又死缠烂打之人,没有办法,他只能给自己捏造了一个‘天煞孤星’的身份,才能利用神明吓退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后来周自言发现这个设定非常好用,能省去很多麻烦,便一直沿用至今。
一听周自言这么说,宋父放心了,“先生勿怪。家中除了豆丁一个七岁稚儿,还有一个适龄的哥儿,虽然现在在书院读书,但为人父母,还是不免多考虑了一些。”
“原来如此。”周自言恍然大悟。
怪不得小顺会用‘貌若无盐,五大三粗’来形容一户人家的长子。
原来宋家长子是个哥儿!
这大庆朝与他印象中的古代唯一不同的地方便是,这里不仅有男人女人,还有第三种性别——哥儿。
虽为男儿身,却能怀孕生子。
想到这里,周自言便向宋父承诺,“主翁放心,在下读书之人,自当高节清风,不让公子染上他人风言风语。”
得到周自言的承诺,宋父更加放心。
想想家里那个鬼主意一肚子的小孩,直接开口问道:“先生现在住在何处?若是方便,能否直接住到家里,实在是小儿顽劣,望先生日夜管教。”
这也是宋父原本的打算,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家里又没有一个女主人,再没人管教管教宋豆丁,怕是真的能上房揭瓦。
周自言在来之前就已经接受了住宿的问题,自然不会不同意。
两个大人商议好剩下的事情,又签订了契约。
过后,周自言又说自己从庆京省来,户籍和信息都在庆京省,宋父若是想查阅,可从户籍所调取。
宋父点头,欣然接受。
此时宋豆丁在门口探头探脑,全然没有刚才的凄惨模样,“爹,先生,你们说完了没,咱们能不能开饭了,豆丁好饿。”
“吃吃吃,就知道吃,从小就光知道吃饭。”宋父一看到宋豆丁又忍不住生气,可他还是不忍心饿着这个肉疙瘩,让文秀去准备晚膳。
周自言作为新上任的小少爷认字先生,自然也被留下来用饭。
饭桌上,他言语风趣,又见多识广,一顿晚膳宾主尽欢,彻底俘虏了宋家父子俩。
宋父喝得脸色发红,整个人也晕晕乎乎。
他拍着周自言的肩膀,大声说:“先、先生,俺们家……俺们家嗝、俺们家以前就是穷种地的,俺也不要求两个孩子有什么大出息,只要别像他老爹一样大字不识一个,出去做工都被人诓骗。先生,苦、太苦了啊!”
想到当年刚出去跑商的辛苦,宋父悲从中来。
一旁伺候的文秀连忙扶住宋父,眼带歉意,“周先生,老爷许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先生勿怪。”
周自言放下碗筷,“不妨事,快扶主翁下去休息吧。”
宋豆丁在宋父离开后,终于解放天性。
搬着小凳子凑到周自言身边,带着一身奶味儿搓手,“先生,咱们明天是不是就开始上课了啊,我能睡到几点啊先生。”
“先不急。”周自言看着宋豆丁期翼的目光,露出一个称不上和善的微笑,“明日卯时三刻(早上六点四十五),我要在前院见到你。”
“卯时三刻?!”宋豆丁不可置信,他平时都是睡到巳时(九点)才醒的!
周自言笑而不语。
第5章
周自言回去点灯熬夜,亲手为宋豆丁制作了一份课目表和作息时间。
除去写折子,他已经很少这般用心写点什么。
看着笔墨在宣纸上洇开,周自言吐出一口浊气。
他突然觉得被罢官说不准还是个好事。
上苍眷恋,他穿越到大庆朝,是第一次重生,被罢官后再次奋起,便是第二次重生。
他的人生,竟然有两次修正的机会。
世间有多人能有他这样的幸运?
只是他已经脱离考场七年,想要二次科举,没有那么容易。
距离开春童试还有半年之久,一切还得从长计议,现在么……就先教育好小豆丁吧。
周自言久违地躺在舒适的床上睡了一个好觉,一睁眼:卯时二刻。
这个噩耗吓得周自言飞速起身,穿好衣物就往宋家前院跑。
途中经过小厨房时,小丫鬟正蹲在小木桌前吃花卷。
看到风风火火的周自言,连忙端着盘子跑出来,清脆的声音像春天的黄鹂,“先生,先生这是小厨房的花卷,您拿一个走吧!”
“多谢姑娘!”周自言一边提着后脚跟的布鞋一边叼走花卷。
松散的长袍只系了两个扣子,修长骨感的脖颈带着一点清晨的雾气。
虽然狼狈,但乱中还是难掩帅气。
小丫鬟抱着瓷盘恋恋不舍,在厨娘的打趣下羞红了整张脸。
经过昨晚一顿晚膳,周自言已经大体摸清了宋家的情况。
就如宋豆丁所说,宋家以前就住在乡下一个非常小的村子里,宋父祖祖辈辈都以种田为生。
这样的生活安定,也简单.
可宋豆丁的娘亲后来生了一场大病.
宋父面对高昂的医药费捉襟见肘,最后宋母没抗住,走了。
从那以后,宋父便抛弃了种田,把刚刚三岁的宋豆丁交给村长,自己一个人背着包袱出去跑商。
这才有了宋家现在的生活。
周自言不是很理解.
为什么不把宋豆丁交给他哥,反而交给村长
但转念一想,当时的长子说不定正在书院读书,宋父也许不愿意打扰。
宋父经过几年的跑商,攒了一些家底后,便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镇上,让长子去了更好的书院,还打算正式给幼子招一个认字先生。
宋家的装潢非常符合宋家的务实风格。
每一条道路都采用了‘海墁铺地’的技术,以条砖铺墁。
不精致,也称不上美观。
却能及时处理雨天积攒的雨水。
道路两旁种的也是简单的满天星等花种,并没有京城的奢靡之风。
走过长道,周自言正好啃完手里的花卷。
看到前院的淌白地面,无数尘土飞扬在略显粗糙的地面。
清晨日光一照射,更加明显。
周自言背着手左看看右看看,很好,他正好踩着点来到前院。
可前院这里,除了一个正在扫地的老妪,并没有第二个矮矮小小的身影。
老妪握着手里的长杆扫把,“先生早啊。”
眼角褶皱顺着脸上的笑容散开。
“阿婆辛苦了。”周自言微微俯身,向老妪问好。
老妪从未受过读书人的行礼,紧张之下学着周自言的姿势回给周自言,“老妇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