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启用域名:www.fuxs2.com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夫夫孩子热炕头(52)

作者:初吻江湖 时间:2018-10-27 11:48 标签:种田文 穿越


    “进了,是我买的下人,这是官府开具的契约书,这是我家的户口本,您给添上一笔吧,他们的税务以后就免了。”既然进了他的门,就是于家的责任了,他们的个人税就跟着于良吉走了,他是举人,是免税的。

    穿越前辈很给力,不靠这点土地税个人税挣钱,他开放海禁,国库充盈依靠的是商业税,和海关等大额税务,农业税还真看不上眼。饣反飠反扌打口専

    “早该买人来了,你家人少,活多,这样也能有个举人老爷的样子。”老村长麻利的盖了章,给他家户口本上添了几笔,还在村子的名册上,加了好几笔。

    “是啊,宏大也是这么说我。”于良吉因为一直守孝在家,对自己的这个举人身份认识的还是不够,都是他们说什么,他就答应什么,还是石宏大总在他耳边说,要注意身份,要注意身份,他才渐渐看重这个身份。

    “你家已经不缺人了,石宏大还住在你家吗?”老村长一边写一边跟于良吉说话。

    于良吉被问的一愣!

    是啊!

    他家如今不缺人了,石宏大还留在家里,以什么名义?

    “当然!”只是一愣神,他就有了答案,他心里第一反应,当然是不想让石宏大离开自己,再有就是不能让石宏大名声有损。

    “嗯?”老村长不解。

    “这人是来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样啊?有石宏大在也有个人压制,我跟他们说了,管石宏大叫大老爷呢,这么久处下来,都有感情了,我们叔侄俩弱的弱,小的小,家里得有个能耐的压阵啊!”于良吉尽量美化石宏大对于家的重要:“再说他一个人,这地刚种下去,青黄不接的,他怎么能出去呢?在我家吃吃喝喝,可是都要花钱的,他估计这两三年都离不开了。”

    两三年之后的事情,谁说的准?

    “也是,有个人在,要是有不好心的,也有了弹压的住。”老村长一想也是,他们这十八里铺地方大,人却少,每家都隔着挺远,有啥事一时之间肯定帮不上忙,有个人在也挺好。

    于良吉轻舒一口气。

    “学堂也盖好了,什么时候能用?”老村长写完就问起了学堂的事情。

    “我已经让人打造了桌椅板凳,就等着拉回来了,还有买了些笔墨纸砚和书籍,等一切就绪了,就跟您说一声。”于良吉笑道:“今天我就让石宏大过去问问。”

    “行,这件事情可是咱们村儿的大事呢!”老村长捋着胡子笑眯眯。

    “这事儿您就放心吧!”于良吉揣上东西告辞离开了。

    老村长一直在大门口相送,弄的于良吉怪不好意思的,走的步子都快了很多。

    “人都走了,老头子你看什么呢?”老村长妻子佘大娘扒拉了一下自己的老头子。

    “看小于举人,和他那已经完工了的学堂!”老村长满脸喜气的转身回了屋儿。

    今年年底他再跟别的村长一起去见县令大人,可有话说喽!

    于良吉回到家,就看到菜园子里有人,是黄厨娘,带着儿子闺女在锄草,黄大厨在垄秧,这一家子在伺候菜园子,刘宋氏在院子里搬了个小马扎坐着,手里头有个针线筐,正在做东西,时不时的抬头,看一眼院子里的孩子们。

    巴家的老二巴穆正在将菜园子里挑出来的杂草往后院搬,他要用这些青草给马儿牛加加料。

    一群小孩儿在院子当中,于宝宝很大方的拿出了自己的玩具,地上铺着一个优点旧的毯子,还有被子,上头放了玩具,孩子们坐在上头玩儿的咯咯直乐。

    于宝宝的小木马,是巴甲在骑,于宝宝则是拿着巴甲的小弓箭,比比划划的,这孩子头一次摸这么个新鲜的东西,可乐呵了。

    而刘家兄妹,一个在玩儿华容道,一个在摆弄七巧板,时不时的四个小家伙还聊个天,虽然说的话,都驴唇不对马嘴。

    还有一壶豆浆,于良吉每次都要看于宝宝喝,但是他也就喝一点,现在一伙儿小孩一起喝,一壶马上就被喝完了,一人一大碗。

    虽然没有什么游戏机之类的东西,但是在一起就热闹,就开心,于宝宝终于有了灿烂的笑容。

    “小老爷回来了!”最早看到于良吉的还是小黄,他正好在那边给豆角架秧。

    “哎,回来了,你们的户口都落到了我的名下了。”于良吉笑眯眯的跟他们打招呼:“这回可真是我的人了。”

    大家都憨厚的笑了起来,于宝宝看到小叔叔回来了,乐呵呵的朝他摆手打招呼。

    “小叔!”一脸的阳光灿烂。

    “玩着吧。”于良吉让孩子们继续玩儿,这个时候有点热,但是温度适宜,晒晒太阳,不会中暑也不会让他们冷到。

    “小老爷,我看这天气挺好,让孩子们出来晒一晒太阳。”刘宋氏有点忐忑,她怕小老爷不高兴。

    “没事的,你看着点就行。”于良吉打完招呼就进了屋子,屋里明显被打扫过,窗明几净,一摸茶壶,是热的。

    桌子上还摆着一碟做工精致的蝴蝶酥,哎呦喂!

    于良吉顿时觉得这小日子过的很舒坦,很舒服!

    中午黄大厨用仅有的一点东西,做了春饼,炒的是从菜园子里摘出来的小青菜,做了炒杂菜,还用早上捡的水豆腐做了个溜豆腐泡儿,炸了个花生米,还觉得很奢侈的炒了个酱鸡蛋。

    捞的二米饭,自觉很奢侈的黄大厨,没敢捞大米饭。

    不过于良吉吃饭的时候依然很满意,总觉得做的比他做的好吃!

    “不错不错,以后就照着这个水平来,别吝啬油盐,家里本来就不能吃肉,要是再不放点油水,可就啥都没有了。”于良吉给于宝宝夹了一个溜豆腐泡儿。

    像这种水平的菜,他就做不出来这个好味道,充其量就是个油水大,放点盐,味道好不好的,他还真没把握。

    “今天用了大概二斤的豆油……。”黄大厨有点忐忑的看着于良吉,这有点费油吧?

    “二斤?不多,平均下来,一个人才多少?”于良吉真心觉得二斤的豆油不多:“以后每天的豆油照着五斤来,一个月,也才一百五十斤,咱们这么多人呢。”

    “太多了,三斤足够了。”黄大厨觉得量太大,今天要不是做油炸的东西多了,也不至于用二斤这么多,而且油炸过的油也不是都没了,起码还有半斤的富裕,这半斤都是熟油,半个凉菜什么的,正好。

    “就五斤吧,多退少补。”于良吉觉得花生米也炸的正好,他炸的时候,还有点焦。

    “好吧,听小老爷的。”黄大厨只好点头,回头想想,有点过油的东西给小老爷和小少爷,吃不到肉,用素油补,也一样,他手艺好,肯定不能让他们俩瘦下去。

129 文武先生

    吃完午饭,于良吉带着小侄子歇了会儿,然后带着几个小孩子在院子里溜达,当了一次孩子王。

    别人自然是收拾去了。

    等午睡的时候,就让这四个小孩子一起在于宝宝那里睡了个午觉,一排四个小孩儿,嘻嘻哈哈,还挺兴奋。

    于良吉好不容易哄睡了他们四个。

    自己也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等他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四个孩子都醒了,正在琢磨他呢!

    你摸一下耳朵,他碰一下手,他就这么被扰醒了。

    “小坏蛋们!”于良吉直接将四个小孩儿扑倒咯吱窝儿。

    孩子们笑的咯咯咯,闹了一阵子,终于把四个孩子都穿戴好了,洗漱干净醒醒神,带他们出去了。

    家里从院门到房门的那段路上,本来已经搭好了葡萄架,但是暂时没有卖葡萄苗子的,石宏大已经定了,还没运过来。

    刘宋氏在这些架子中间拉了两条绳子,将洗好的衣服,都晒在了上面,其中衣服最多的就是巴家,衣服最少的是于良吉他们这三口人,因为他们的衣服都很干净,不用洗。

    破了的地方,刘宋氏都给缝补上了,阿雅腼腆的向她道谢:“我一个人肯定缝不过来,多谢刘家妹子了。”

    “不客气,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刘宋氏委婉一笑,很有几分江南女子的柔美。

    “大妹子是哪儿的人啊?看手艺不错啊!”黄厨娘家的衣服也有两件,作为厨子,他们家的卫生是三家里最好最干净的那个。

    “江南人士。”刘宋氏柔声回答。

    “那可挺远的啊!”黄厨娘没想到竟然是江南人。

    他们家是厨子,虽然也是在大户人家打工,但是见的人也都是东北这边的,这江南的还头一次见。

    “是很远了。”刘宋氏淡淡的情愁拢在眉间。

    刘宋氏明显不想多说,俩人也不再提,于是换了个话题,聊了起来。

    “我家当家的说了,过几日就要下田铲地了。”黄厨娘换了个话题。

    “我家那个也说过了,不过我没摸过锄头,怎么铲地?”阿雅是个照顾各种小动物和挤奶的能手,甚至会给羊剥皮,会剪羊毛,但是这不是草原上,没那么多的羊要剥皮,也没养奶牛。

    要她放下奶桶拿起锄头,太难了。

    因为她根本就不会啊!

    说到铲地,三个家庭妇女也有点犯愁了,因为不止阿雅不会,黄厨娘跟刘宋氏也只是马马虎虎,铲不了多好。

    比较让人担心的是,主家一看就是那种耕读传家的人,怎么可能不让她们做农活呢?

    “家里到时候会雇佣人铲地,你们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了,做个饭洗个衣服什么的,哪儿用的了你们啊?”于良吉看她们三个好像犯愁了,就赶紧开口,要是让女人也下地干活,也不是不行,但是他们家这三明显就不是干活的料。

    别到地里一锄头下去,给他把苗铲掉了,留下杂草可就糟了。

    “小老爷。”三个人没看到于良吉,现在听到于良吉这么说,都有点羞赫,好像自己不干活,只吃主家占便宜似的,所以都有点脸热。

    “我说的是真的,早在你们没来之前就定下来的,不好反悔。”于良吉看了看晾晒的衣服:“而且你们的活计可不轻,这次咱么家有了地方有了人,可就得供人家吃喝了,住倒是可以在前头倒座房那里再收拾一间出来。”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
  • 头一次看种田文,一次买那么多下人,汗 游客2025-02-27回复
  • 古代说的是“对不住”和“多谢”吧?这一连串的“对不起”和“谢谢”看得眼睛挺难受的 游客2023-12-07回复
  • 作者自己都写昏头了吧。好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之前中了举人的时候,报喜的官差给的奖励是一千两,后面买建房材料的时候又变成了两千两(30页),再比如石宏大刚来的时候内心独白最便宜的大通铺一晚也要一个大钱(一个大钱=10个铜板)(第8页),于良吉去住客栈的时候又变成一个上房一个大钱,大通铺只要一个铜板,怎么人家的柴禾不要钱吗?而且一个人的早饭管饱
    游客 的原帖:
    是5个铜板,他们同行那么多人房钱饭钱一起怎么也不止3个大钱吧。
    另外,说一下钱的私设,10铜板=1个大钱,10个大钱=一两银子。所以100个铜板就是一两银子?那为什么村民还那么穷,50两的村外墙都造不起?国民都那么穷了,朝廷又是哪来的钱给一个小小的吊车尾举人就奖励两千两银子?那贡士和进士又奖励多少呢?
    游客 的原帖:
    而且石宏大的后娘拿了他50两的安家费就让全家人过上了好日子。结果于秀才他哥居然凭一己之力给他攒了300两?能攒300两的人家户(一大一少一幼就三个人)居然还过得苦兮兮的?怎么你们于家的物价是在另一个时空吗?我只能说震惊 游客2023-12-07回复
  • 作者自己都写昏头了吧。好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之前中了举人的时候,报喜的官差给的奖励是一千两,后面买建房材料的时候又变成了两千两(30页),再比如石宏大刚来的时候内心独白最便宜的大通铺一晚也要一个大钱(一个大钱=10个铜板)(第8页),于良吉去住客栈的时候又变成一个上房一个大钱,大通铺只要一个铜板,怎么人家的柴禾不要钱吗?而且一个人的早饭管饱
    游客 的原帖:
    是5个铜板,他们同行那么多人房钱饭钱一起怎么也不止3个大钱吧。
    另外,说一下钱的私设,10铜板=1个大钱,10个大钱=一两银子。所以100个铜板就是一两银子?那为什么村民还那么穷,50两的村外墙都造不起?国民都那么穷了,朝廷又是哪来的钱给一个小小的吊车尾举人就奖励两千两银子?那贡士和进士又奖励多少呢? 游客2023-12-07回复
  • 作者自己都写昏头了吧。好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之前中了举人的时候,报喜的官差给的奖励是一千两,后面买建房材料的时候又变成了两千两(30页),再比如石宏大刚来的时候内心独白最便宜的大通铺一晚也要一个大钱(一个大钱=10个铜板)(第8页),于良吉去住客栈的时候又变成一个上房一个大钱,大通铺只要一个铜板,怎么人家的柴禾不要钱吗?而且一个人的早饭管饱 游客2023-12-07回复
  • “豆浆可比牛奶有营养多了”
    无语,我都不说小孩不能喝太多豆浆,男孩子更要注意点常识了,就说豆浆比牛奶有营养这话,作者认真的?还这么想当然这么肯定
    游客 的原帖:
    不说别的豆浆男孩子要注意就不对吧?都没啥文化别搁这五十步笑百步了
    游客 的原帖:
    豆浆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还有一点软化血管的作用。
    牛奶适合补钙,也有蛋白质,但含胆固醇。最好每天两种都喝。早豆浆,晚牛奶。牛奶助眠 游客2023-07-30回复
  • 这页数,不适合我
    游客 的原帖:
    看不下去太长了 游客2022-05-13回复
  • “豆浆可比牛奶有营养多了”
    无语,我都不说小孩不能喝太多豆浆,男孩子更要注意点常识了,就说豆浆比牛奶有营养这话,作者认真的?还这么想当然这么肯定
    游客 的原帖:
    不说别的豆浆男孩子要注意就不对吧?都没啥文化别搁这五十步笑百步了 游客2021-12-03回复
  • 确实啰嗦,感觉跟车轱辘似的,一年年的,
    游客 的原帖:
    哈哈哈哈好好笑这个比喻
    游客 的原帖:
    种田文一般都是这样的,春种秋收一年又一年,再加上些家长里短,或者搞个农产品创业。所以种田文要写的好看不容易。也看过那些写的跌宕起伏剧情起飞的,但是基本跟种田没什么关系了。 游客2021-10-13回复
总: 4 页/37 条评论 1 2 3 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