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娇气,但软饭硬吃[快穿](288)

作者:蒲中酒 时间:2024-05-11 09:37 标签:快穿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万人迷 系统 甜文

  水鹊失望地垂下眼睫。
  李观梁顿了顿,将头顶的草帽递给他,“日头晒,你戴着吧。”
  水鹊惊喜地接过来。
  他的那个浅灰色小帽,不像草帽一样宽帽檐,戴上去遮挡不了多少光。
  喜滋滋地把草帽戴上乌发顶。
  垂下来的细绳带子老长,搭在雪白的脖颈侧边。
  李观梁看了一眼,移开视线。
  ………
  知青院在上村东边,背靠后面一片青山,面向一汪池塘,再往东走不远处就是河流。
  先头一批知青刚来时,是住在仓库改装的大棚屋里,条件不大好,队委常常接济他们到家里住,后来补贴下来了,有了资金,村里才能建新的知青院。
  只是知青院刚建好,前头一批知识青年稀稀落落地接连回城了。
  青瓦白墙的崭新知青院,四方形围屋,中央是天井也是堂屋,吃饭一类一起的事项,都在堂屋里解决。
  两边厢房才是卧房。
  上面还有一层,但房顶低矮,是用来存储东西的,走路要弓腰,睡觉还得是在一楼。
  盥洗的厝手房和做菜煮饭的灶房不在四方形围屋之内,建在院落的地坪两边。
  确实是崭新的房子,但屋里空空落落,只有简单的几样家具。
  而且整个院落现在还没有围篱笆,门口的自留地是分给知青院的,没人翻过土,不过稀稀拉拉长着半人高的一丛菜豆。
  大概是谁之前随手挖了个坑,洒了两三粒豆种。
  李观梁带他们转了屋里一圈,熟悉了环境,说道:“先把东西放下,收拾收拾,下午能直接去上工吗?”
  “这几日开春,要杀秧叶沤秧塘,能直接上工的话,一会儿就跟着我去领镰刀。”
  “今天临时做半日工,能记五个工分,明天我再重新给你们派活。”
  李观梁看这些新来的知青,是和他弟弟李跃青差不多的高个儿,年纪也相仿。
  读书人聪明,虽然一开始不大熟悉农活,他教一下应该很快能上手。
  只一个可能例外。
  李观梁的视线掠过一排人中间那个凹下去的。
  往后同住一屋檐的五个知青里头,四个人高马大,就一个只及他们肩膀,纤纤弱弱,茫然地站在中间。
  李观梁心生担忧。
  这人会不会叫其他人欺负了去?
  小豆芽似的,要是发生矛盾,在一群男生里最容易挨欺负。
  他看向其余四个人,他们都表示没有问题,一会儿能直接去上工。
  李观梁问水鹊:“你能不能去?”
  77号看水鹊跃跃欲试,赶紧道:【宿主!这个角色可不会主动干活,尤其这是第一天,会找借口躲懒的。】
  李观梁发现,方才还眼睛亮晶晶的小知青,一会儿就轻声咳嗽,小脸白白,眉轻蹙着,像春水皱起要皱进人心里去。
  兰听寒关切问他:“是不是又哮喘了?”
  李观梁这才知道眼前的这个知青患有哮喘,看来日后派活还得挑轻的给他派。
  水鹊缓了缓,小声道:“我没事的,我想和大家一起去。”
  他抬眼去看其他人。
  陈吉庆忙道:“不急这一时半会儿,今天舟车劳顿,你下午还是要先在院里休息好。”
  李观梁下决定:“你下午先留在知青院,等他们傍晚放工。”
  水鹊右脚不自觉地靠了靠左脚的脚后跟,“那好吧……”
  “那我在家里等你们回来。”他对其他几个知青道,唇边旋出清丽的小梨涡,“院里有菜豆,我给你们炒菜豆,等你们放工回来就能吃上了。”
  他这样说着,又把知青院说成是他们的“家”。
  好像满大院里都是高头大马的愣头青,外出上工挣工分,而他是唯一的,这样一个漂亮小郎君,在家里做好菜等他们回来。
  陈吉庆他们只觉得头脑七荤八素地发晕。
  就算水鹊炒的菜豆不放盐,他们也会全部吃光的……
  哦不,就算没有炒熟,他们也会吃光的……
  玻璃镜片反射光线,兰听寒目光落在水鹊脚底下意识的小动作上。
  扶了扶镜框。
  ………
  李观梁说的杀秧叶沤秧塘,知青们一开始光听这词,没听懂是什么个意思。
  等到下了地,他们就明白,秧叶实际上是指各种猪草,什么艾叶、野菊、何首乌的藤杂七杂八的,李观梁说这些都可以用来倒到秧塘里沤烂发肥。
  秧塘就是育秧田、稻田,开春就快要种早稻了,过一段就要准备把浸泡萌芽的稻种播到秧塘里。
  所以在这之前,要撒厚厚的一层秧叶,沤烂,肥沃农田。
  杀秧叶不是特别难的活,初春草叶初生,还嫩绿,用镰刀极容易割,刷刷割了丢进大竹筐里。
  满山满田埂的是杀秧叶的好些人,每个人要杀满一竹筐,塞紧,不能有掺水的成分,带到记分员那里称过重才算工分。
  最后倒进撒进秧塘里。
  日头西斜,傍晚雾濛濛下细雨。
  他们准备收工回去,想到水鹊说不定搬着小凳,坐在院里等他们等急了,几个知青的脚步也加快了。
  李观梁还有些事情要嘱咐他们,见他们要走,快步跟上去。
  结果毛毛细雨里,小知青从田埂道上另一头走过来。
  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嫩生生脸上一道灰。
  脚底原本干干净净的白布鞋,沾了点泥巴。
  水鹊眼尾垂垂,好像做错了事。
  闷声闷气地说道:“我、我把饭煮焦了……”
  毛线似的雨,斜飞濡湿了他睫毛。


第162章 年代文里的绿茶知青(3)
  这样一来,李观梁还得帮忙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他听水鹊的话,以为就是单纯地煮饭串烟煮焦了底,那样最多不吃底下的饭,再把焦味去一去,上面的米饭还是好的。
  李观梁家其实离知青院不远,只隔了一座青石拱桥的距离,顺道去知青院,正好路过自己家菜园子。
  李观梁折了园子里的一根葱,对这些估计没怎么做过饭炒过菜的知青们说道:“煮饭串烟了,要去饭焦味,就用一根约二寸长的葱,插进鼎锅里,再盖上铁锅盖,过一会儿串烟那种焦味就会去除。”
  水鹊听得尤其认真,脑袋点点。
  李观梁顿了顿,盯了会儿他脸颊上那道灰,抬手指了指,提醒:“这里沾灰了。”
  可能是烧火的时候吹火筒,灰在灶膛里飞起来,又不小心抹到脸上的。
  水鹊随手擦了擦,没擦掉,反而将那道灰抹得更加糊了。
  兰听寒从衬衣口袋里取出一方帕子,本来是他预防干活时泥水溅,留作擦玻璃镜片的,放在口袋里一下午。
  现在先用来给水鹊擦了擦脸。
  朗目沉了沉,李观梁收回手,他方才也不知道怎么的,心神一晃,差点想帮水鹊擦去那点灰。
  水鹊仰着脸,凑近兰听寒,紧张地问:“干净了吗?”
  脸颊凑得可近。
  兰听寒都能去数他的睫毛。
  笑眼微眯,兰听寒摊开手里的帕子,“干净了。”
  帕子里灰灰的,人脸上反正是干净了。
  “谢谢。”
  水鹊抿紧唇。
  所以,他刚刚竟然顶着花脸从村东问路到村西来找他们吗?
  难怪他向放工回来的姐姐们问完路,走了还没多远,听到人家笑话他,但是笑声也不是嘲笑,有点嬉笑的意思。
  他难为情,小脸不自觉地绷着。
  李观梁还以为他是在担心灶房里焦饭的事情。
  一边带领着一队知青,继续往知青点走,一边回头安慰水鹊:“鼎锅你估计不熟悉,一开始煮焦饭很正常。”
  这一片的庄稼人,一日三餐煮饭靠得都是鼎锅,又有人叫这个叫鼎罐,做出来的饭叫鼎罐饭。
  漆黑的鼎罐,底部锥形,上面盖一圆铁盖,两边有铁丝耳提手,方便人在灶口提上提下。
  做鼎罐饭,要是一直猛火大煮,火势维持,肯定不好,特别容易烧出又黑又厚的锅巴。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