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古玩鉴定手札(75)
“终归还是年纪大了,精力有些不济了……”他感慨道。
现在吴覆沿着那一层命纸的纹理,又缓又轻的动作,根本不会伤到下面的画芯,在遇到黏合较紧的地方,就用手指轻轻搓动,将那些纸搓成泥条,力度很是均匀。
看来这个工序需要不短的时间,现在也到了下午的时候,叶之鹤他们打算出去吃点什么,回来的时候继续看。
吃过饭回来,叶之鹤在看那一幅前天他送来的画,现在还在阴干的状态,也比之前好许多。
之前还有一些人不太敢确定,可现在看到了阴干的状态,就有一些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发消息到后台那里询问关于这幅画的事宜。
不过叶之鹤还是要等这幅画重新被装裱完毕再谈。
工作室里,吴覆也是简单吃了点什么,起来活动了一下,然后又继续揭纸,现在已经做了大半了。
在这个过程,吴友珍也带着他们在这两间工作室介绍了一下。
另一个工作室是放着已经修复好的装裱好的画,吴友珍带着他们看前面的画,到后面的画,其中有两幅靠得很近的,好像风格不太一样。
一幅看起来颜色明亮华丽一些,另一幅看起来典雅柔软,是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这是苏裱和扬裱吗?”叶之鹤指着这两幅装裱好的画问道。
“看来叶先生也知道很多,”吴友珍大笑,略为满意的点头,“我们这一片地区多是苏裱,我祖上也是,现在不也流行相互学习了吗?年纪一把了现在也就是瞎试试,这两幅画都是我自己的,现在看起来还算是不错。”
梁仲也看出来有些略微不同,不过他还是更加喜欢那一幅典雅配色,看起来比较柔软干净。
“鹤哥,苏裱和扬裱是什么?是不同地区装裱的不同风格吗?”梁仲这不仅仅是替自己问了,也是在替直播间的观众问。
“没错,是不同地区的不同装裱风格!”叶之鹤指着那一幅梁仲喜欢的配色典雅,画面看起来柔软洁净的画作说,“这一幅是苏裱,也叫做吴装,主要是苏州吴中一带所用,讲究装裱配色,另一幅是扬裱,在扬州、南京地区流行。”
“之所以看起来有些不同的区别是因为扬裱讲究修画芯,以求修复之后看不出修复过,但是在装裱这一方面就没有苏裱做得这么有古韵。”叶之鹤点头补充道。
“换做是顶尖高手,配色是可以比平,让人看不出来的,”吴友珍苦笑了一下,“我在这方面只能说是还在学习,你们以后去了魔都可以去看看魔都那边的师傅,早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将两种风格杂糅一体,浑然天成,修画芯用扬裱的方法,装裱则是靠近苏裱,还原得十分不错。”
“我是不行了,不过我的孙子还行。”提到孙子,吴友珍脸上总是笑意,“走,应该差不多了,我们回去看看。”
他们走回来,稍微等待了一下,吴覆已经将命纸揭完。
但刚才那样的搓,还是会将画芯的部分纤维带起,他在用工具小心翼翼的滴水,修复一些很小的漏洞,幸好也不算多,做完这一步便是要托画芯。
托画芯用的浆也要亲自调配,至于要怎么调配,也只能是看师傅经验了。
第72章 发掘*白太湖石(已修)
吴覆根据原来的材料找到了托纸, 但是托纸的颜色是洁白如玉的,这个时候还要将托纸染色,染成和画芯相衬的颜色。
在这一步上的功夫也不是一两年可以锻炼出来的, 苏裱的精髓就在于此处了。
叶之鹤他们满是赞叹的看着,每看一次都觉得这些精致的手艺活非常人所能够完成的。
还没有完全干的画芯稍微整理一下,吴覆刷上调制好的糨糊水,小心翼翼的将命纸托上去。
画芯需要平铺没有一丝褶皱,要不然整幅画的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
托好命纸之后, 还要等阴干几日, 才检查因为年代久远产生的画面断纹以及虫蛀等原因产生的漏洞, 才开始修补。
修补也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他们今天是看不到了。
傍晚时分,吴友珍还请他们来家中吃饭。
今天的直播看起来平淡,可是又很舒服, 考古直播间分流了一些更喜欢关注宝藏的人,愿意留在叶之鹤直播间的粉丝都是喜欢他直播内容的。
所以一天下来, 直播间里氛围友好, 并不显得浮躁。
在下播之前,叶之鹤照旧帮他们看了几件东西。
吴友珍知道他是在直播,科普一些关于古玩之类的知识,以为他只是专攻书画等方面的鉴定, 可叶之鹤现在在直播间, 谈论起竹木牙角器、玉石器甚至是瓷器都是信手拈来。
明明也只是说三件东西, 吴友珍就是会从他身上的那份自然和写意感觉到他的自信。
应该在其他类目的造诣也不低。
随着这些古玩的分类越来越细, 越来越烦躁庞大的知识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鉴定师或者玩手都是选择专攻一项,很少有年轻人像叶之鹤这样什么都涉猎一些了。
“好了, 我们今天到这里就下播了。”叶之鹤对着粉丝们打了个招呼,然后也看到下面粉丝发的一些评论,“明天去看看宝藏,那边挖出了不得了的东西,好,去看看也行。”
关闭直播之后,叶之鹤还和梁仲、项景同讨论一下明天的行程。
“早上去看一下宝藏的情况,下午暂时没有什么安排,古玩街这里都被我们转过了。”梁仲看了一下行程表说道。
这个时候就要看东道主的了。
“不远处的灵秀村那里有砚坑,虽然已经开采完毕,但依旧有一些老砚在流传,那边风景也很不错,可以去看看。”项景同建议道。
这也是之前他和朋友打听好的,不过赶过去的话需要不短的时间,应该要在那里住一晚。
这些项景同都和他们说了,于是就敲定了去那里。
“原来是灵岩砚……那里的砚坑产出的砚很不错,早几年我去看了一下,想要买一方砚,后面看到的全部都是附近人用别的石头制的砚,不发墨。”吴友珍说道,“你们去那里的话要做好心理准备。”
“先去看看,我们不一定有收获,粉丝有收获就行。”叶之鹤回道。
很快便到达了吴家,吴家藏在那古玩街坠得远远的一处村子偏远处,围了个院子,院子里还有假山流水,还有亭子,颇为风雅。
一进来,叶之鹤的目光就被那院中硕大的石头给吸引了。
这块石头约莫有两米多高,通体白色,曲折圆润,因为长期被水给溶蚀,所以有着大大小小的窟窿,可偏偏就是这些窟窿,将整块石头变得层峦叠嶂,浑穆古朴,有着一种怪趣之美。
“好大一块太湖石!”叶之鹤眼中带上一丝欣赏。
如果是以前,梁仲他们乍一看,估计也就认为这一块石头和普通石头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些小区啊学校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假山。
可是这些时日熏陶下来,他们也有了一些审美。
这一块山石先不说材质,看起来颇有一种自然的神韵,像是金鸡报晓,活灵活现,尤其是因为自然的雕琢,仰着头的金鸡没有匠气,反而带着一种欲与天试比高的雄浑志气。
“哈哈,这块太湖石我花了不少功夫弄回来的,喝茶喝茶。”吴友珍带着他们来到亭子当中坐着。
此时落日夕阳,洒下一片耀目金辉,他们这里茶香袅袅,那金鸡还在光影挪移当中,地上的影子更是高挺。
“好茶!”叶之鹤浅酌一口,顿觉醇厚回甘,茶水悄然滑入喉咙之后,齿颊还留香,不由得叹道,这才是生活!
“这是玉桂?”叶之鹤又问道。
“没错,是玉桂!好东西!”吴友珍展示了一下茶叶,神情是全然的满足之色,喝了一口,眉宇间的疲惫也渐渐散去,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自在起来。
那被展示的茶叶条索整齐匀称,微微卷曲,带着一点褐绿,有一种淡淡的油润的光。
“这茶叶我喝过,挺好喝的。”项景同就完全是牛嚼牡丹了,他只品得出哪种茶叶香,但没有神到喝一口就知道是什么茶叶,对酒的研究他还比茶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