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在古代种田养夫子(41)

作者:过河泣 时间:2023-12-20 11:27 标签:种田文 生子 基建 科举 架空历史

  “你帮我束发吧!我都没用过这么好看的簪子。”
  昨日交谈间听闻宋清夫郎在跟着西城杨夫子念书,马兰玉后来便想了想,一气做了两支发簪,一支是桃花的,另一支是兰花的,看人喜欢哪个。
  结果宋清看了之后,两支都要了。
  “我就是你沈之洲的仆人!”宋清手下稍稍用力,掐掐沈之洲的小耳朵,一下就给人捏得泛红了。
  沈之洲坐在梳妆台前,扭头抓住作乱的大手,把木梳往人手里一塞,“你是我相公!快,帮我束发!”
  认命地摇摇头,宋清放轻动作给人梳头发,然后大手一转再一扭,将头发全部束起来,插上沈之洲后手递过来的玉簪。
  半束半披的头发对他来说已经很有难度,再难他就不会了,还是全束起来简单方便。
  “嗨呀,这是谁家小夫郎呀?拾掇得真俊!”沈之洲眉眼间满是喜欢,一会儿凑近铜镜左右歪着头打量,一会儿轻轻摸摸头上的兰花发簪。
  新做的衣裳是白底绿纹边的,配上头上的新簪子,衬得一张小脸俏生生的。
  “臭美!”宋清笑骂一声,牵着舍不得铜镜的小夫郎去吃早食。
  吃完东西,便载着小夫郎回村了。
  昨晚临睡前,沈之洲还兴冲冲地说,今天由他载宋清回去来着;这会儿又反悔了,抱着宋清的窄腰,坐在后座轻轻晃动双脚。
  看着路边快速后退的景色,总也忍不住伸手摸发簪;不摸发簪时就握着腰间的玉佩,用指尖细细感受纹理。一路上心情出奇地好。
  两人回村,去把家里收拾收拾,便去大舅家了。
  看来等秋收之后还得琢磨建房子的事情。老房子还是太小了,沈之洲需要一个书房,他也需要一个工作室。还要挖一个地窖储存粮食蔬菜。
  “哟,这小哥儿怎地这么俊俏?”方一进门,坐在院子里包粽子的大舅娘看过来,顿时笑开了眼,打趣道。
  当着大舅娘的面,沈之洲反而脸皮薄了,没了在宋清面前的臭美劲儿,赧然转头看宋清。
  宋清大掌抚着沈之洲的背,解围道:“不是买了糖人?找他们玩去,我和大舅娘包粽子。”
  王兴礼兄妹二人带着大表哥家的小米,一人提着个蛋袋,里面装着熟鸡蛋、鸭蛋或是鹅蛋,气势汹汹找别的小孩撞蛋去了。
  得了话,沈之洲从车前框里取出糖人,笑眯眯递一个到舅娘嘴边,然后跑去找几个小的玩去了。
  大舅娘停下包粽子的动作,腾出一只手取出嘴里的糖人,对着沈之洲背影嗔怪道:“小孩子才喜欢的东西,给我老太婆作甚?”
  话是这么说,心里跟抹了蜜似的;高兴得合不拢嘴,一时间是既慰贴又替他高兴。
  没想到以前那个乖的时候乖得像只家猫,淘起来像个皮猴子似的小不点,这会儿在她面前也知道害羞了。
  宋清打水洗了手,坐到大舅娘对面包粽子。
  他倒是没包过,不过看大舅娘那信手拈来的动作,应该不难学。
  “可不能直接捆!”
  话还没说完,宋清手里的粽子就散了,糯米全掉回木盆里,手上只剩下粽叶和棕叶条。
  这一下可把大舅娘惹笑了,她看小宋那架势,还以为包粽子他也是一把好手。
  “这样,”大舅娘取了新粽叶一边示范给人看,一边讲解,“用水浸一会儿,不然糯米松散着既不好捆,煮的时候也容易煮散。”
  照着大舅娘的手法做了一遍,宋清也勉强算是会包粽子的人了。
  多包了几个,手法熟练了速度也上来了。
  “我就说在婶子这儿吧!”
  不等粽子包完,张嫂和郑嫂提着篮子过来了。
  “听我家妮子说看见小宋叔叔和沈阿叔回来了,我就叫上嫂子给你们送粽子来了。”两人手上都提着一小篮子粽子。
  郑嫂接口说道:“我俩过去没找着人,一猜就知道在婶子这里!”
  “嗨呀两位嫂子拿什么粽子?我跟大舅娘正包着呢!”宋清起身招呼人。
  “你们包你们的,我们送我们的!”
  “我们这粽子还是昨晚上约好了一起包了煮好的,先送过来你们尝尝味儿。等婶子包的出锅了,我们也是要吃的!”
  “尽管来吃,还能吃穷婶子不成?”大舅娘也站起来跟人说笑。
  宋清接过两个篮子,提到屋里去。找了木盆倒出来,才发现底下还有煮好的鸡蛋鸭蛋。
  如今菌子挣钱了,端午节也吃得上粽子和水煮蛋了。要是换在以前啊,别说粽子了,自家鸡鸭下的蛋也要攒起来,等攒够了拿去城里卖。
  端午节也不是哪家都吃得起粽子、水煮蛋的。
  小宋两口子现在自然不会缺这口吃的,那也是一点心意不是。
  今日端午节,有些妇人得管管家里,可地里菌子一天不采就得损失几两银子。
  几家人一合计,干脆今天就采早晚两个点,采一斤菌子两文钱。前一天还多包了粽子,今日来上工的一人发三个粽子,算是一个东家发一个粽子表表心意。
  王兴义夫妻二人早上先装着粽子去地里发了一回,大舅娘主要还是给宋清两口子包的。张嫂郑嫂也特意等着两人回来,先送了这处再去地里。
  这样就算住得远的人家回不去过节,心里也高兴,以后也愿意过来做工。
  等宋清腾出篮子,两人便回去装粽子送去菌地了。
  其实过节还留在地里干活儿的,多数家里条件都比较艰难,怎么吃得起粽子?这回拿了三个粽子回去,家里老人孩子都能尝尝味儿。
  中午一大桌人聚在一起,还要吃“五黄”“五白”。
  “五黄”有黄鳝、咸蛋黄、黄瓜、黄鱼、黄酒;“五白”有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白。
  以前哪儿有这般过节的?只听说人家富贵老爷家有这个讲究。不过今年富裕了,还有宋清沈之洲二人跟着一起过,大舅娘也不嫌麻烦、不怕花钱,齐齐整整一样不落弄好了。
  改明儿两口子有孩子了,可就不能一起过端午了。
  吃了午食,宋清骑自行车载着沈之洲,大表哥骑三轮车载着一家老小,去县城西城外看人赛龙舟去。
  西门外两三里远有一条大河,名叫泞水;往年这日也有赛龙舟,但都没什么看头,自然没人去。
  今年孙淑一好好筹备了一下,走私库出了彩头:拔得头筹的,直接奖励两头三百斤的大猪。
  这下十里八村来报名的人就多了,于是规定一个镇上最多两个队伍,怎么选人、要不要训练她也不管,真真正正的甩手掌柜了。
  但耐不住乡亲们热情,十来天前开始,地里没事了就聚在一起讨论技术、战术什么的,兴致上来了还下水试一试。也不知道琢磨出来什么没有。
  总之宋清没什么兴趣,沈之洲倒是看得很高兴,恨不得取而代之。


第35章 山路
  二人住在衙门也有好处,每日沈之洲放学了,若是恰逢孙淑一得空,便会前往拜访。聊京城,聊古籍,也聊从京城到泞阳县的艰难险阻。
  据孙淑一所说,沈之洲文采完全不在她之下,只是年纪略小,文章作得不够有深度。在某种层面上,和宋清的判断相差无二。
  于是夫夫二人商量过后,便找到杨夫子,将心中成算一一告知。得到杨夫子的许可,宋清去哪个村镇都会带上沈之洲。
  或许严格意义上来说,沈之洲幼年丧母、青少年丧父,遭受继母磋磨,但他的成长经历是很纯粹的。
  自幼得到沈父教育,还有娘舅家可以依靠,沈氏虽然刻薄,倒也不算是大奸大恶之人。而他一心沉迷书本,很少关注外界,対人性、人心的思考难免显得浅薄。
  这也是他文章内涵不够深刻的主要原因。
  并不是说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有思想深度、思维广度;而是只有见过、见多了苦难,才能体会到文人因那一颗悲悯之心而产生的切肤之痛。
  宋清相信沈之洲走得到殿试那一步,自然更要多替他想想。
  今上虽没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旁人却能从一条条为国为民的律法之中,窥见其爱护苍生的胸怀。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在古代种田养夫子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