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种田养夫子(75)
不过这东西实在稀奇,虽是不知道味道如何,见店里已经有好奇的食客围过来,伙计便让人稍等片刻,去后面请掌事出来瞧瞧。
“你这是什么东西,怎的没瞧见过?”伙计刚走,堂内一个一身绿衣裳的小姑娘便同宋清搭话了。
这小姑娘瞧着不过十三四岁,却是一脸老成稳重模样,身上衣着都是细绵绸布料,一看就是备受主人家看重的。一般丫鬟穿的都是火麻布,细绵绸只能是主子赏的了。
“这是从矩州来的水果糖,有软的有硬的,吃起来全是水果香味儿。”
宋清解释完,那小姑娘纳闷地问:“矩州是哪里?倒是从没听说过——你这糖可好吃?”
知道人家不在意矩州是什么地儿,宋清便将食盒递过去些,直接道:“姑娘可以尝尝。”
听了这话,小姑娘用手帕包住手,从食盒里拈了一颗绿色的、毛毛虫模样的糖,“呀?还是软的!”
这小姑娘可能是喜好绿色,一身绿衣不说,这么多颜色的糖专挑了颗绿色的。
“这是猕猴梨?”小姑娘只吃了一口,老成的样子便绷不住了,惊喜地睁大了眼睛。
宋清笑着点点头,“正是。”
一旁早就关注到这边动静的几人也凑过来,“真是水果味儿的?以前从没听说过!”
“嚯,还有这么多样式!老板这个鲤鱼样的是什么味儿?”有人走近了一瞧,也小小吃了一惊。
那鲤鱼样式的糖是橙色,“橘子味儿。”
“这个小猪呢?”
“那个紫色的又是什么味儿?”
一会儿功夫,宋清就被七嘴八舌围起来了。
松香斋掌事来到前堂的时候,便只见店里众人围做一圈,往日一上架就卖完的松香百合糕也还没卖出去,瞧那样子估计只零零碎碎卖了一些。
好在宋清个子高,看见松香斋伙计跟在一个中年男人后面出来,便突出众人的包围圈,向掌事走去。
有了这么个小插曲,掌事也看过、吃过水果糖,再一听是外地来走商的,便有了合作的意向。
这糖产地离着江州那么远,掌事便想重金将制糖的方子买了去,没成想被宋清拒绝了。
泞阳县已经有了成熟的生产线,制糖不会很麻烦。而且制糖作坊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很多接活儿干的地方,就是以后多麻烦点走商送货。
见宋清不同意,掌事也没强求。他们这行就是这样,无论生意大小,很少有人愿意卖秘方,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于是双方谈好价钱,宋清便回去找人给松香斋运货上门了。
货物刚运完没多久,马老板娘就找上来了。
“小宋老板,我们马家那个赌石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虽然她对赌石很有信心,可一路来的商户都活动开了,有动作快的货物都出手了不少,像宋清甚至出完了,她看着别人挣钱像喝水一样轻松,宋清又迟迟不肯让她动作,可不就是有些焦急了嘛!
“地方老板娘找好了吗?”马老板娘急得嘴上都长了个燎泡,宋清却还是不急不缓,气定神闲地抿了口茶水。
“昨儿就找好了——小宋老板你给我个准话!”
见老板娘实在着急,宋清想了想说:“两日,两日后就开始赌石。”
两日后,一家临街的茶楼上,两个俊逸青年坐在窗边,一人静心品茗,另一人却全然不同,杯中的茶水已经凉透了,还伸着脑袋往楼下望去。
“真能行吗,小宋老板?”范理坐回来,不知道是第几次问这句话了。
之前几天他都在和另外几家忙活,要么就是赴宴喝酒,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事情也不好做,江南富商见过的、结识的官差,跟他比起来只多不少,头一次跟他们打交道,免不得要吃亏。
不过吃点亏就吃点亏了,这一趟走通了以后都没这么麻烦了。
令他震惊的是,他和另外几家忙得热火朝天,本以为宋清这边也该差不多,没想到竟是歇了整整两日!
“行不行一会儿就见分晓了。”
不管范理怎么问,宋清都是这个态度。范理自然知道问不出别的什么,可临了临了他焦虑的心情就愈发严重。
没几息时间,范理又把头伸出窗外,望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那个临时搭起来的台子。
台上摆放了一长排桌子,上面铺了一块红布,其余的什么也没有。路边来往的百姓有好奇的,以为今日有什么大事,都停驻脚步,左右大冬天的也没什么好忙活的。
“噔噔蹬蹬!”马家的伙计上了台,手里的锣敲得震天响,很快就把路人的眼光吸引过去了。
“各位父老乡亲们,我们是矩州来的玉石商。”伙计简单介绍一句,底下就隐隐有人嚼起了舌头。
“矩州是哪里?没听说过。”
“嗨呀老哥,这你都没听说过?”旁边有知道的,立刻凑过来显摆自己消息灵通了,“城里这几日都在卖的布匹便宜了不少你晓得不?”
“怎么不晓得?我家那个才买了匹朱樱的棉布!”
“那老哥咋不知道这布就是矩州来的?”
放在以前,棉布贵价,尤其是这样色泽鲜艳的,得贵不少,一般人家就是买也是一丈两丈地买,从没这样大手笔买一匹过。
不过这几日不知怎的,布庄有好些布料降下价钱来,有心人一打听,便知道是前几日刚到码头的商队,听说是矩州来的。
怕过不久价钱再涨回去,有些人家就咬咬牙整匹整匹地买。就是今年用不完,放好了来年还能用。家里孩子一天一个样,小的能捡头上哥哥姐姐的衣服穿,大的过不了多久就得做衣裳,总用得上的。
再说再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趁布匹便宜买些回去,手上赶赶,到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就穿得上新衣裳了。
“原来布匹也是矩州来的,我家前日去药铺抓药,听说好些药材也降下点价钱,就是矩州来的药材多了,没那么紧俏了。”边上有人听见两人交谈,也凑过来插嘴。
台下人你一言我一嘴,在场就少有人不知矩州这地方了。
就在众人交换信息的时候,台上的伙计也把今日搭台的缘由讲清楚了。一群披着朱樱披风,水灵灵、媚生生的姑娘小哥儿端着托盘,莲步轻移,款款走上台来。
“这不是回南院的清倌人吗?”台下有人认出人来,嚷嚷了一句。
回南院是江州鼎鼎有名的青楼,院内多是艺术修养极高、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她们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领域的造诣甚至可以媲美大家。不管是少年意气的官宦子弟,还是风华正茂的白衣书生,都爱与之打交道。
只见回南院的清倌人将托盘依次摆放在长桌上,清凌凌一福身,又像来时一样迈着袅袅的步子,消失在众人视线里。
等曼妙的身影再看不见,远去的视线才再次回到台上。
这一看却是个个摸不着头脑了。那托盘里不是别物,正是马家千里迢迢运来的原石。
马家的伙计适时开口,解释了赌石为何物。
半晌,伙计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完了,看热闹的百姓们还是看热闹的模样,完全没有参与其中成为热闹的想法。
“没动静啊!”范理泄气地坐回来,目光幽幽地看着宋清。
“那就去做出点动静来。”语毕,端坐一早上的宋清起身离席,看模样竟是要下楼了。范理大概知道他要做什么,也赶紧起身跟上。
两人一路穿过人群走到台子下面,周围人说的话自然都落入耳中。颠来倒去无非是那一句话:哪个冤大头想花钱买块石头啊?
实际上这些原石有大有小,有些露出了翡翠的冰山一角,有些从外表看来完全就是普通石头的样子,自然价格也不一样。
马家估摸着里面有翡翠或是翡翠成色好的,价钱都要高一些,反之就低一些。总之每一块原石都有专属价格,从一两到几百两不等,还有些上千两的没拿出来,人多眼杂怕被人摸了去。
不过放在泞阳县,是远没有这么贵的,最多就是九十多一百两,这还是去江州玉行打听了价钱,重新定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