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古代无限流(435)
多一点小心思,也很可爱。
君阳笑道:“好,我想学,请阿陶教我。”
他说得一本正经,反倒让君陶不好意思起来,小声念叨:“呀!也用不着这样正式啊。”
类似的对话,也发生在其他相熟的江湖客们之间。
不过,人们并没有因为眼下的重逢停下歇息,而是很快继续往前。
其他人在教学,天山师兄妹们则说起另一件事。
白、梅从玉涵、韩殊手中取到数样东西。一个镯子,金灿灿的。沾了一些山窟中的阴石粉,但仍能看出它原有的贵重。
一把匕首。刃已经断了,身上带着斑斑点点的锈痕。
一个酒杯,并两个盘子……
按照玉涵的介绍,山窟之中,细细一找就会发现,各种七零八碎的小东西很多。
其中自然有被抓来的民丁们遗留的东西。但有一点,他们身上不可能带有攻击性的物品,更不可能有如此贵重的手镯。
“再有,我们吃饭的时候都是直接给发黑乎乎的窝头。”玉涵比划一下,“也就半个拳头大。运气极好的时候,才能从里面尝出来一点面味儿。都这样了,怎么可能有餐具?更不用说喝酒。”
“再有,”韩殊补充,“君阳师弟在它们上面用过那个术法,就是师兄你们拿来找到我俩的那个。这些物件都能飘起来,还都是去一个方向。”
白、梅心头一动,问:“哪里?”
韩殊回答:“东面——”
看着两个师兄的神色变化,他苦笑一下。
普隆山地处西南,要沿着这些匕首镯子指出的方向往东,如果真依了白、梅那个关于“海”的猜测,他们至少要花两到三个月才能追上长冲门人。
这么长时间,够那些妖人足做多少事?
白、梅光是想一想,就有心惊。
韩殊忍不住叹:“早知如此……白师兄、梅师兄,你们还不如不来找寻我等。只要按照你们此前的思路,直接进京找寻沐、秦两个。”
如此一来,能节约多少时候?
白、梅听出他语气中的懊恼,登时从原有心思中回神。
两人一个道:“沐、秦两个狡猾,我们直接去找,极有可能被他们误导。”
另一个说:“若真是如此,还不知要耽搁多久呢。”
玉涵、韩殊自然知道这话是安慰。可到了这种时候,师兄们仍愿意关怀他俩。光是这样的认知,便让玉涵禁不住展颜一笑。
“好了。”梅映寒又道,“不就是往东吗?咱们快马加鞭,抓紧赶路——”
师弟、师妹面前,他不欲再露出不妙神色。
可他表面克制,白争流却知道。内心深处,情郎的思绪已经沉沉而下。
当真来得及吗?
……
……
众人不曾在普隆山耽搁多久。又一天后,队伍浩浩荡荡离开山林。
他们寻到进山时候留在外头的马匹,又抓紧时间,在附近县城采购干粮。
动作风风火火,引来诸人注目。
在这注目的诸人当中,白、梅还看到一张颇熟悉的面孔。
雷山。
双方见面,彼此都有惊讶。
从雷山现在的打扮来看,他应该是在城中找了一家店做活。
看着白、梅,再看看他们身边浩浩荡荡的江湖客队伍,雷山从怔忡中回神,朝两人拱手。
一句话都没说,可白、梅已经读懂这个动作的意思。
——多谢你们前头的帮助。愿两位日后,顺顺利利,诸事无忧。
白、梅忍不住笑笑,朝他回礼。
众人进城是在中午。不等日头稍暗,一群江湖客已经快马出城。
“哒哒”的马蹄声响彻官道,响彻道路两边的山野,慢慢的,化作惊雷一般的动静。
维持这样的速度,一行人由秋走到冬。就连寻常百姓因年节而欢庆的时刻,他们亦在赶路。
无人怀有怨言。他们此刻不能与家人团圆,为的是日后能有更多人与他们的家人团圆。
终于,赶在大雪纷飞的时节,众人接近海边。
这时候,队伍里已经不光是从普隆山出来的江湖客们。另有沿途加入的各门弟子、原先在去往普隆山的路上,收到消息之后匆匆改换方向的人们……整个队伍多达百余人,并且还在继续扩大。
其中不乏年纪颇长,与白、梅父母一个岁数的“前辈”。可人们还是隐隐以白、梅为首,愿意听从这对对灵气把控最为深入、了解最多的青年指挥。
肩上承担了这么沉重的责任,白、梅感受到了压力,却并不退缩。
神识扫过前方一片村落,两人拉紧缰绳,马蹄在雪里连踩数下。
君阳在他们身侧,屏息问:“白大哥、梅大哥,前面情形如何?”
赶路这段时间,江湖客们相互交流最多的,便是他们曾经碰到的鬼境。
其中,又以“贺城”给众人的印象最深。
整整一座城!悄无声息地吞了那么多人进去,他们甚至不曾听到风声!
众人明白,其中很大缘故,是在交通不便,传信不易。可越是懂得这样的道理,他们越是要毛骨悚然。
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有多少地方遇到了与贺城一样的事?
那些地方有没有被某个修灵者撞见?还在继续吞人进去吗?
可以说,抵达海岸之前,江湖客们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整片海岸已经没人了。
如今听君阳说起,其他人也逐渐变得安静。
有那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神识的,一个个都把自己的神识探了出去。
没那么熟练的,则勉强按捺心中焦躁,等待白、梅的回应。
“有些压抑,”白争流分辨,“但都是活人。”
众人瞳仁微微收缩,“嘶——”
这是好事儿,可他们听着,怎么觉得更加不安了?
长冲门妖人难道只是出海,不曾作乱?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可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边竟还没有动静吗……
众人陷入各自的思绪。
场面一时静谧,直到白争流又开口,道:“另有一件怪事。这里分明是海边的村子,可岸边竟只有零星几艘小船。”
江湖客们:“……只有小船?”
“这不该,”立刻有人开口了,“我家虽不临海,却也在江畔。临江那些村子,各个都是靠水吃水。光是一天撑船得来的钱,就够一家人吃穿!”
众人听着,目光纷纷转向此人。
白、梅认出来,开口者姓黎,单名一个旭字。
骤然对上无数目光,黎旭呼吸微促,却能继续介绍:“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做次生意,可一个村子里,总有七八条大船小船。
“小船送人,大船送货,码头日日热闹……这还只是江畔呢!到了海边,怎么可能没船?”
众人闻言思索。
黎旭这话,自然不是说白争流说谎。只道此事怪异,想弄清楚长冲门早来的那几个月做了什么,可以从这个细节着手。
白、梅沉吟片刻,安排下去:“既有如此怪事,咱们自当进村打听……莫要只去一个村子,周边各处,连带县城,都去转转。”
一是分散出去的人多了,得到新鲜消息的概率就大。二是这么多人,一口气进到村里,不免要吓到人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寻仇。
想了想,白争流又补充:“除了打探消息,也要问问有无能租出来的船。咱们这么些人,又要出海,总不可能划那些小船了事。”
这些话,他不但是用嘴巴说,也拿神识推动它们传递。
算是赶路的几个月里,白、梅发现的又一种灵气用法。
如此一来,不论江湖客们距离刀客、剑客是远是近,都能清楚听到两人讲话。
等白争流话音落下,人群自然而然地分开。各门派的弟子聚在一处,零散江湖客中相熟的人也走到一起,商量起各自要前往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