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娶了小夫郎后(243)
即便是倒数第一,那也拿下了秀才功名。
他郭信恳从今往后与庶民不同,有了小小特权。
特权之一的免除个人赋税、徭役,其实郭家并不看重。
因为按照大晋律令,中了秀才,只可免除十亩田产的赋税,即便是举人,这个数额也只扩大到五十亩。
郭家不缺这点银钱。
和以往朝代相比,大晋对秀才、举人在物质上比较苛刻,若是在前朝,秀才可免五十亩田地的赋税,举人更是能免二百亩。
可大晋在这块大缩水。
经济上吝啬,政治地位上就多给了一些优待。
凡涉及到秀才、举人的案子,都要上报朝廷以及上一级官员,地方官不能随意定罪。
这一条并非虚设,朝廷在三法司专设了一部门,以处理此类案件。
郭员外恨自家子孙不上进,怕他死后偌大家产无人守。
可现在他嘴巴都要笑歪了。
他看重的就是一旦考取功名,那就多了一层保障,即便是一县县令,也不好随意构陷谋取他郭家家产。
嘿嘿。
嘿嘿嘿嘿。
报喜的差役脚程较快,郭员外在郭信恳回来前就接到了喜讯。
自接到消息的那一刻起,他随时随地都能笑出声来。
打发人向亲朋好友报喜之后,他就捋着胡须,与自家人琢磨着该如何庆祝。
可谁知,郭信恳回来的也不慢。
差役是中午来的。
郭信恳是傍晚回到郭家的。
一路风尘仆仆,可叫郭员外心疼坏了,立马就让人准备热水饭食。
待郭信恳沐浴完毕,来到郭员外的正院,全家人都在等着他。
落座之后,众人先举杯庆贺,待热闹了一圈,郭员外说起已商定好的庆祝事宜。
除了宴请自家宾客之外,今年秋自家佃户的租子,全部免了。
另外,他还准备向秦家订购一千根小蛋卷,其中三百根送往郭家庄,七百根送往茶馆,免费发放给乡邻、行人,先到者得。
此活动持续两个月。
郭信恳听完最后一条,立马放下手中筷子,问:“爷爷,秦家生意本就忙碌,再额外订购一千根小蛋卷,他们怕是忙不过来吧?”
上次调查问卷所用的小蛋卷就是周康宁做的。
若真订购一千根,那肯定还是周康宁的活儿!
他好不容易考取秀才,这等大喜,怎能让周康宁的庆祝方式变成加倍的活计。
而且还是持续两个月!
这哪里是庆祝。
这是压榨!
郭员外一听这话,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若是搁从前,肯定就要翻白眼训斥了。
但现在嘛。
这是自己的乖孙。
金孙!
他的耐心自然足足的。
“冬季雪多,秦家生意会大受影响。咱们不要求交货日期,他们自行安排时间,看情况交货,拖上三五日也无妨。过年之前,交足六十日的量就行。”
反正是免费散发给众人的,他才不在意口感。
再者,郭家庄的村人也不会在意小蛋卷是否酥脆。
又是精面又是糖又是鸡蛋的,原料全都是好东西,哪怕受潮了吃起来软绵绵的,那村人也不会觉得难吃。
小蛋卷利润高,一千根差不多能挣五百文。
一天五百文,两个月就是三十两银子。
秦劲肯定会接下这笔生意。
也算是他给秦劲送的谢礼。
当然,明日去秦家道贺,还需再准备重礼。
郭信恳听了此话,无法反驳,只得点头。
翌日下午,送走其他宾客,郭厚、郭信恳乘着马车、带着牛车,前往秦家报喜。
到了秦家,落座之后,周康宁不仅倒上了茶水,还端来了一盘蛋黄酥。
昨日傍晚郭信恳一回郭家,郭员外就派人过来报了喜,因此蛋黄酥早早就备上了。
而郭信恳也如上次那般,在归家第二日便来了。
这蛋黄酥没浪费。
中午做的,口感正好。
郭信恳瞧着蛋黄酥,不由一笑,捏起一个尝了一口,夸道:“味道绝美。”
周康宁就道:“多、多吃。”
“好。这一盘我全吃光。”
此言一出,周康宁忍俊不禁,翘起嘴角笑了笑。
秦劲也差点乐出声来。
好歹是个秀才了。
即便不稳重,那也应是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可这句话听着却是傻里傻气的。
郭信恳倒不觉得失言,瞧着周康宁的笑,三两口吃完一个,又去拿下一个。
这是他心上人做的。
而且,是他命运转折的开始。
只凭着这两点,这一盘子他就该吃完!
就着蛋黄酥,他说起了今后的打算。
有了秀才功名,便可进县学读书,以备下一步的乡试。
凡是进了县学的秀才,年末得参加岁考,三年不过者,那就无资格再进县学免费读书。
因此,在读书一途,他不能松懈。
但苦读一年,好不容易考取秀才,在进县学之前,他可以适当玩乐一番,以调整状态。
况且,死读书没用!
他朝周延年道:“延年,去年你领着一帮孩子去挖老鼠洞,收获颇丰,可惜那时我已回了县城,没能亲眼见证。”
“今年你可不能落下我。”
周延年闻言一愣,下意识看向郭厚和周立。
郭厚笑呵呵的道:“他这么年轻,也不指望他立马中举,延年,就让他跟着你长长见识,多些田野乐趣。”
他家这小子,五十岁之前中举就行。
因此,眼前的头等大事是娶亲!
周立:“……成,以后延年若是要挖老鼠洞了,就提前一日让小劲去茶馆传个话。”
郭信恳闻言立马道:“谢谢周叔。”
周立心情复杂,勉强回了一个笑。
没说话。
周康宁倒是无所谓。
他对郭小公子的确没有心动的迹象。
可也谈不上讨厌。
想来便来吧。
敲定此事,郭信恳、郭厚父子俩很快就告辞了。
等他们父子走了,秦劲收拾他们带来的礼盒,却发现其中一个礼盒里竟是一封厚厚的信。
信封上写着宁哥儿亲启几个字。
秦劲便将周康宁唤到堂屋,将一面铜镜和那封信给了他。
此次郭信恳给周康宁准备的礼品是铜镜。
那铜镜有一尺多高,还带底座,不算特别精美,但售价肯定也不便宜。
周康宁抱着铜镜回屋,先将铜镜放到桌子上,而后拆了信。
信很长。
准确来说,这不是信。
这是郭信恳的每日随记。
上面写着他从东阳县出发到返回东阳县这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
用词寻常,语气也不过分亲昵,就像是与好友闲谈一般。
府城。
院试。
这是周康宁未接触过的世界。
他读的很认真,每日得了空闲,便回房间读信。
一连读了四日才将厚厚一沓信纸全部看完。
这期间,他爹他哥和秦劲一道将冬小麦种了下去。
秦劲家田地虽多,可小麦种的不多,他家的主食是玉米。
因此,算上周延年的那两亩地,秦劲一共种了七亩小麦。
余下的那些田地,歇上一个冬日,明年开春好种玉米、黄豆。
将冬小麦种下去之后,田地里的活算是没了。
秦家每日除了摆摊,便是忙活郭员外的订单。
没有交货期限,也不怕蛋卷口感变差,因此,家中谁有空,谁就进灶房做一些。
攒够一千根,那就交货。
当周延年第一次带着郭信恳、秦圆秦芸秦语一帮人去挖老鼠洞时,秦劲打的大炉子终于完工了。
这圆桌大炉子,桌面的直径有一米。
秦劲、叶妙的卧房很宽敞,将这大炉子放在炕前,周围还能再坐一圈人。
至于烟筒,这里没有电钻,不好在墙体上开孔。
秦劲就在窗户上开了一个圆洞,好让烟筒伸至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