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何事?(59)
走在下岭中岭的路上,身边还有顺路同行的人,等到了上岭,路上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了。
走在冬日的山间,朝远处望时会觉得耳目心神都变得灵敏。
马蹄莲放在汪霁的外套帽子里,他心思细腻,这样即使有人注意到捧花在他身上,也只会以为是符苏懒得用手拿。
山里有山泉,这个时候还没冻上,泉水流淌,有鸟雀从水面上掠过,停在一旁的石头上。
汪霁驻步看了一会儿,被婚礼上淳朴的喜悦和烟火气感染,他心中忽得明朗又畅快,觉得自己现在已经不能更幸福了。
符苏说:“在看什么?”
汪霁仿佛没有听到,仍旧看着那一汪泉。
符苏又问:“在想什么?”
这回汪霁转过头,他眼尾轻扬,其中的神采让人心软又心惊:“在想和你鸳鸯戏水。”
有枯叶落到泉中,鸟雀惊得飞走,在水面上留下缱绻的涟漪。
符苏没说话,站在原地看着他,过了几秒突然低声笑道:“错了,是和我洞房花烛。”
第38章 毛豆腐
今年的第一场雪落下来的时候,汪霁和符苏一起去了黄山。
临时决定的,前一天他在微博上刷到黄山大雪,感叹了一声真美,符苏拿起手机就订起了酒店和门票。
“不是,就这么说走就走吗?”他惊讶。
“不然呢,”符苏说,“你有钱有时间,为什么不能说走就走?”
如果是这么说,好像也对,而且他还有个男朋友。
于是第二天清晨,两个人开着车出发。
市里到黄山没有直达的高铁,中间要在另一个城市换乘,他们也就没买车票,自驾过去。
四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市没下雪,等开到一半,高速上飘起了雪花。
途经服务区,两个人下车休整顺便倒一杯热水,服务区里车多人也多,纵使旅途疲惫,很多人脸上也都带着笑意。
“都要回家了。”汪霁说。
雪越下越大,符苏把装了热水的杯子拧开递给他喝水,两个人站在服务区的屋檐下,看雪在地上积起薄薄的一层。
直到有股子香味传来,符苏道:“不妙,快走。”
汪霁扭头,他们站的地方旁边有家便利店,有一家人推门从里面出来,手上拿着玉米饭团关东煮一堆吃的。
香是很香,但汪霁不能理解并打开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吃完早饭才两个小时,你饿了?”
符苏拉着他往车上走:“不饿,但看别人吃会馋。”
他本来吃得就不少,入冬后更是经常加餐,有时候下午窝在沙发上看电影,手边光有咖啡和茶不够,还要跑去烤两根红薯或是几块小饼干。
汪霁和他冒着雪走到车边:“我回去就买个秤,这个冬天过去你不胖上十斤,身子和嘴都对不上账。”
符苏俯身坐进车里:“不能,消耗的也多呢。”
“哪儿多了,不和之前一样吗,就早上起来跑步举杠铃。”汪霁也坐进去,扣上安全带,手伸进符苏的衣服里面摸了两下。
符苏任他摸,也不嫌冰,还自己往上扯了扯里面那件毛衣的衣角,说:“多在晚上了啊。”
汪霁手上一顿:“……你现在张口就来是吧?”
“来什么了,我不每天晚饭后还摆弄一会儿龙门架么。”符苏正在手机上点导航,闻言看他一眼。
汪霁没说话,知道他刚才是真没往那儿想,眨了眨眼,自己先靠在椅背上笑了。
他这一笑符苏就明白了,手掌往下兜住腰间的手揉了揉:“哎,倒也没错,这一天天使劲的地方可多了。”
“美得你。”汪霁抽回手。
符苏笑着发动了车,车转了个弯重新上了高速,复又驶入远方的风雪之中。
到黄山脚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计划明天登山,两个人去了提前定好的酒店,酒店就在黄山脚下,一栋洋楼背靠着青山。他们订了楼顶的山野套房,站在落地窗前往外看,不见人影,视线中只见满山覆雪的水杉。
山脚下这地方就是个小镇,小镇为旅游业服务,除了住宿就是餐饮,没有什么别的可逛的。下午两个人在房间里睡了一觉,出门吃饭的时候天都黑了。
吃饭的地方是前台的小姑娘推荐的,小姑娘是本地人,家就在老镇桥底下。听他们问起地道的徽菜饭馆,直接一个电话打过去帮他们预约上了。
“信我,这镇上那么多馆子,十家里面有八家是应付游客的,又贵又难吃,也包括我们酒店餐厅。”她说到后面这句把声音放小了点,“想好好吃顿正宗徽菜就去这里,宝藏地方,一般人我都不告诉。”
雪还在下,没开车也没打伞,地点没有定位,两个人拿着小姑娘手绘的路线图走着过去。
面前的街道到了晚上亮起了成片的灯和灯牌,街边曾灰扑扑的平房变成了政府统一规划建造的徽派小楼,此时游客很多,街上很热闹,霓虹灯闪烁,汪霁看在眼里有些陌生,他上一次来这还是高考毕业后的夏天。
“和我记忆里的好不一样,发展了,我当时来的时候还是个有点破的小镇子。”
时光无痕,竟然也已经过去十六年了。
“再过十六年还来。”符苏看他。
“那时候都五十了啊。”
“五十,同龄人都还在打卡上班呢,努努力八十我们也来。”
跟着地图上七歪八扭的路线,两个人走过桥。远离了最热闹的那条街,没有了灯牌和人群,路灯下的小路很安静,能听见两旁的房屋里电视机的声音。
松树高耸,雪花在天空中缓缓地飘,一路走来洇湿了两个人的肩膀。
直走到小路尽头,原来小姑娘推荐的地方不是什么餐厅,而是山脚下的一户普通人家。
“农家乐吗?”汪霁伸手扣了扣门。
门很快被打开,开门的是个小哥,见到他们问:“果果姐帮预约的?”
“是。”两人点头。
“进来吧。”小哥把他们领进去。
进了门,汪霁看着面前的景象微微吃惊。
正下着雪,小楼的屋檐下和正厅内摆满了木桌,几乎每桌都坐满了人,谈笑声中,桌上的饭菜锅炉在冒着滚滚的热气,外表看起来安静的小楼里藏着另一番热闹的天地。
小哥把他们领到厅里靠墙的一张空桌坐下,拿给他们纸和笔,纸上写着一连串的菜名:“这就是菜单,要吃什么在后面画个勾就行。”
两个人接过,但没怎么看,注意力还在四周,觉得有几分新奇。
小哥提起茶壶倒了两杯水:“不是什么黑店啊,营业执照、餐饮许可证和健康证都在那边墙上挂着呢,后厨也能参观,保证干净。”
汪霁笑:“没这么想,不过你家这是农家乐?怎么也没挂个牌子,手机上都导不了航。”
“也不算正经农家乐,”小哥说,“只做晚饭的生意,五点到八点,来早来晚都不开门,一天只接八桌。”
生意做得挺任性,汪霁接过杯子抿了一口热茶。
“我家都是做老顾客生意,基本都是搞户外的,一群人一起,一年能爬八十回黄山,八十回都得来我家。”小哥说着看他们一眼,“你们能找到这还挺难得的,我果果姐一般不和别人说,估计是看你们长得太帅,破例了。”
两人笑了笑,然后对着菜单点了几道招牌菜,符苏还记着汪霁之前说的毛豆腐,拿圆珠笔在后面画了个勾。
“这玩意……吃不完的我们可不给退啊。”小哥说。
“不退,”符苏把菜单递还给他,“尝尝。”
小哥接过单子上后厨去了。
汪霁他们省是个很散装的省,南北地理差异大,饮食习惯也不同。面食米饭,粽子咸甜,饺子汤圆,各个市乃至市下面的区县都不一样,每年过年,他们这里忙着炸圆子,隔壁忙着烧锅子。徽菜一般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的菜,所以正经的徽菜汪霁也没吃过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