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沉沦(85)
而是靠的包容,靠足够的、足以相互抵消的情绪价值。
他们其实都足够坚韧,闪闪发亮的优点也都足以盖过缺点。
盛意虽在钢琴比赛栽了跟头,但毋庸置疑,他是个天才——人外有人,说天才可能不合适,那他也称得上“小天才”。
他向来具备属于天才的傲慢。他会毫不避讳觉得其他同学弹得好烂,会在他们前来问问题时,很没情商地如实回答:不知道,突然就会了。
有这方面原因在,他的身边没有朋友,总被暗戳针对说坏话。可盛意一直觉得,是他没有从同学的角度想问题,从来没有想过是他的态度问题。
天赋傍身,又有久负盛名的爹,盛意有那个资本傲慢。
梁听叙两度失声,一回因受到生父母长久的责骂唾弃而失声,一回受到现实的冲击而失声,他本也不是什么过分坚韧到无坚不摧的人。
第一次在孤儿院,盛意挡在他跟前,帮他赶走那些找茬的小朋友,把他划进独属于自己的领地。他第一次受到重视,在盛意帮助下,失声有了好转。
第二次遭遇生活变故,联系不到盛意,现实一地鸡毛,他拼拼凑凑把自己粘好,才再度出现在盛意面前。
若非要找出相像的地方,除却他们一样缺爱,一样缺乏安全感外,他们总在为别人考虑。
特别是恋爱这种亲密关系,过度到甚至不为自己考虑。
爱是常觉亏欠,他们总觉得亏欠对方,捧着一颗真心,毫不躲藏地交到对方手里,却恰逢周围推搡,拦不住双双掉进泥地里。
比赛受挫、手伤频发,对曾过得顺风顺水的盛意来说,打击非常大,相当于短短两个月,抹杀了他整整15年来的所有努力。
梁听叙的出现的确帮他转移了不少注意力,但同时,盛意本身也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沉湎过去不是他会做的事,因此,盛意才能在有人引导他转移注意力时,迅速转移。
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的主语也不只是“生活”,它可以换成任何一种东西。
比如没顶打击,比如丑陋的人性。
保持自身良好的品德特质本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但也是这样的盛意,在被分手后五年,忘不掉梁听叙。
梁听叙闯入他的生活,陪着他过各种新奇体验,把全部的他划入领域,梁听叙没有这种体验,盛意更没有。
同样的,梁听叙也难以走出来。
缺爱的人,尝试学会爱,付出爱,却撕扯血肉也阻止不了渐行渐远。
所以再见面那刻,两人望眼欲穿,却也不曾再把对方划进领地里——都在害怕再度分别。
但再害怕,也阻挡不了两人越凑越近的步伐和心。
看似越离越远,其实都在想方设法地凑近。
一别五年,五年经历足以改变一个人,两人都不像从前那般,能够毫无顾忌地直抒爱意,曾经的经历成了绊脚石,阻隔他们的步履。
可爱会让血肉滋长。
纵使恐惧未知的未来,纵使会再度重蹈覆辙,他们终还是选择一起面对。
五年让一个人变得畏手畏脚,沉默寡言。让一个人变得铁石心肠,暖面冷心。
但曾经刻入血肉的几年时光仍没有消散,他们还能触到对方心底最为柔软的部分,能毫不躲藏地袒露自己的内心。
爱总能填满遗憾。
身为小天才的盛意,在音乐里习惯了向下睥睨,但在曾经和梁听叙的恋爱关系里,他是主动方。
主动接近,主动联系。
没有盛意,梁听叙会一直躲着盛意,止步于普通朋友。
再重逢后,主动方成了梁听叙。
在盛意眼里,梁听叙总是游刃有余,情绪稳定不生气,与其说梁听叙没将心彻底向盛意敞开,更应该说,连梁听叙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一朝分别,才让他彻底知道,他害怕盛意抛弃他,害怕盛意不爱他。
分手出国在他曾经的视角里,是他不想拖累盛意,但他也是人,更深层的原因只是害怕拖累了盛意后,盛意抛弃他,他难以接受。
所以他狠心做了那个抛弃者。
这段关系里,最后悔的不是盛意,是梁听叙。
是他把爱变成了一把双向利刃。
选择难以评判好坏,但他不想再看盛意筑起高墙,不想再看盛意难受。
他想把盛意一点一点重新养好,变成他的盛意,他的宝贝。
只不过习爱者总是笨拙的,总会走错路。
好在盛意也这么想,蓄谋已久的再度重逢有了回响。
这是一场双方皆自甘沉沦的恋爱。
连载至今,终于迎来尾声。
很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感谢一路陪伴的读者朋友们,感谢每一个收藏、每一条评论、每一颗海星。
若你能从这本书里获一分愉悦、一分轻松、一分感动,那我真的会非常非常开心。
我的笔力尚且不足,换个说法就是——还有广阔无垠的进步空间哈哈,希望下一本能够写得更好些。
也希望我们还能在下一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