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89)
“什么铺子?”
今天是姜瑞莲大喜的日子,新娘子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大家都觉得不太对劲,周围的气氛有几分凝滞。
“什么铺子?”姜瑞莲缓了缓脸上的表情,于是放低声音又问了一遍。
姜余解释道:“我在县城开了家饸烙面馆,大姐以后什么时候有时间,可以去尝一尝味道怎么样。”
姜瑞莲一瞬间有些反应不过来,此时周围人开始谈论起来。
“我之前听人说,饸烙面都是用肉汤煮的,一口吃下去都是肉味。”
“岂止啊,一碗饸烙面贵的很,得十几文呢。”
“哪有的事。我家当家的也去吃过,说是另外加东西才贵,一般的都是四文钱一碗。”
“对了小余,听说人说那饸烙面是你从府城学来的法子?”
“不愧是府城的吃食,就是比咱们县城的好。”
“……”
姜瑞莲眼睁睁的看着姜余变成人群中的焦点,而且她此时已经被姜余开铺子的事情震惊到了。
什么铺子?姜余不是在县城码头风吹日晒的摆摊赚钱吗,怎么突然变成开铺子了?
而且,就姜余这样的人竟然能去县城开铺子,开什么玩笑!
姜余是什么性格脾气难道她还不清楚吗?这样的姜余怎么可能去县城开的起来铺子。
但是,姜瑞莲在看见被一群婶子伯娘围在里面的姜余那不急不缓说话的样子后,一瞬间卡壳了。
因为姜瑞莲发现,姜余好像不仅仅只是是外表变了这么简单。
此时喜娘和王桂花一起进屋,喜娘看姜瑞莲头发都没怎么梳,就急匆匆的走到她身边。
“哎呦,新娘子先别只顾着说话,得快些把头发梳好。”
姜瑞莲虽然很想问清楚姜余在县城开铺子的事情,但是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也没法直接问出口,只能暂时把这个问题压在心底。
姜余见这里基本都是女人,他便走出去找顾文承。
一般娶亲人家都是上午准备,下午新郎官来接新娘子,到了傍晚拜堂成亲,把新娘送进新房后,新郎全家开始在外招呼宾客。
姜禾坐到了顾文承身边,默默的听着顾文承和周围人谈话。
周围人原本还觉得顾秀才是读书人,和村里的邹童生一样不太喜欢搭理他们这些泥腿子,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顾秀才既健谈又随和。
交谈了一会儿后,众人看顾文承的眼神明显就不一样了,不少人在心里感叹,秀才公和童生就是不一样,连和他们这些人说话时的样子都不同。
顾文承转头看向姜余,“刚刚见到大姐了吗?”
姜余点点头,还小声嘟囔了一句,“见到了,屋里好多人,特别挤。”尤其是那些人听说自己在县城开铺子以后,就喜欢往自己这边挤。
顾文承压低声音,凑到姜余耳边道:“我刚刚打听了一下,野鸭铺距离这边远,加上娶亲的队伍本来就走不快,所以估计中午之前娶亲的队伍能就到了,咱们吃完午饭就回家。”
姜余眼神一亮,“好啊,好啊。”
大概又等了多半个时辰,临近中午的时候迎亲的队伍果然到了,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紧接着就是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
“新郎官来接新娘子喽!”
姜余眼见着小院里的人纷纷往门口方向走,见状他也忍不住露出一丝好奇。
他还没见过秀才老爷是怎么娶媳妇呢,也想看看今天的接亲队伍是什么样的。
顾文承看出了姜余脸上的好奇,他拉着姜余便往大门口的人群里。
顾文承比姜余高大,他用胳膊把姜余牢牢的护在身前,不让他被周围人撞到。
拥挤的人群里姜余抬头,正好看见顾文承的下颌。
姜余心头重重一挑,好近,他距离文承哥太近了。
顾文承觉得这地方不行,前面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而且周围也太拥挤。
突然他看见旁边的矮墙上开始坐上了人,有些大人把小孩放在矮墙上,让小孩坐在墙头看外面。
姜家比一般农户家里的院子要好些,但是也比不上顾家的青砖大瓦房。
小院周围被一圈矮矮的院墙圈起来,中间是一个木门,打开木门正对的就是堂屋的门口。
顾文承拉着不明所以的姜余走出人群,走到矮墙处,突然顾文承双手握在姜余腰间,然后一个向上用力,姜余就这么被他用力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姜余:……
顾文承:“能够到墙吗?坐到上面。”
姜余下意识听顾文承的话,他慌忙的爬到墙头后稳稳的坐好,心脏开始扑通扑通跳。
这时姜余左右看了看,便发现站或坐在墙头上的大约都是一些年纪不大的孩子们,如今就他一个年岁大的。
姜余忍不住有些脸红,他低头双手紧握衣角。
这也太,太……而且刚刚文承哥一下就把他举起来了,回忆起文承哥双手掐住他腰身时的感觉,不知为何姜余感觉自己的脸更烫了。
而且,文承哥力气怎么这么大,竟然一下就能把他扛到肩上。
很快顾文承便也上来,坐在姜余身边,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个快被烫熟的小余。
顾文承轻笑一声,先别管小余是因为什么害羞,他还是先哄哄,万一小余在这真的被“烫熟”那就不好了。
顾文承凑近到姜余耳边道:“别担心,不只是我们两个人这么干,你瞧,很多人都站在墙上看。”
姜余回神,抬起头打量起周围来。
果然就这么一会儿,矮墙上多了不少人,那些人坐着、站着或者趴着,都齐齐的看向外面的,而且没人注意到他们刚刚的举动。
但是姜余不知道的是,在屋里的姜家二丫头姜禾,透过窗户完全把他们两个人刚刚的举动看在了眼里。
尤其顾文承轻松举起姜余的那一幕,姜禾惊讶的长大嘴巴。
“怎么了?”姜瑞莲坐在一边问她。
姜禾连忙摇头,“没…没什么。”
姜瑞莲顾不上别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铜镜,着急的道:“哎呀,你别干站在哪里,快帮我看看后面的头发整不整齐。”
……
此时外面巷子里人也多,两边几乎站满了人,姜家把女儿嫁给秀才老爷的事在村里可是个大消息。
今天几乎在村里的人家都过来看热闹,大家都想知道那秀才老爷到底长什么样。
迎亲的队伍越走越近,姜余渐渐被吸引了注意力,顾文承见状放下心来,并随时主意姜余的动作,怕他有什么闪失。
姜余远远就瞧见了那个传说中的陈秀才。
陈秀才很瘦,整体身量不高,此时正歪歪扭扭的骑在一个高头大马上,脸色苍白。
那马前面的缰绳被马夫牵在手里,饶是这样也能看出来陈秀才骑马的动作很不熟练。
到了门口以后,陈秀才从马上下来,下地的时候脚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姜余心想,看这秀才看起来也太瘦了,文承哥生病时候看着都要比陈秀才壮实。
姜家一大家子都是高挑的个子,尤其大伯父的体格都能赶上两个陈秀才了,对比之下陈秀才真是偏矮又偏瘦。
陈秀才用袖子擦了擦汗,转身给门口的长辈见礼。
“小生陈贵生,见过各位长辈。”
姜知遇主动站出来开始“拦门”,他和陈秀才二人对起诗来。
姜知遇问,陈秀才答,二人你来我往,诗词古句一句接一句,好不热闹。
村里人哪里见过这种架势,虽然听不懂他们两个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全都站在一边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了。
一时间在场只能听见他们二人的说话声。
最后陈秀才当场做了一首催妆诗,人群中不知道谁大声喊了一句好,在场的所以人都跟着呼喊起来。
看见这一幕,王桂花骄傲的扬起下巴,在村里除了自己家以外,就再没有其他人家有这般景象了。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听了听,发现除了最后一首催妆诗有些水平,词句用的也漂亮以外,其他都是一些很简单入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