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之中(273)
“可你差一点就选择在东极岛摆烂到底了。”
“那时候还不够成熟,有点患得患失的后遗症。现在全都被你给医好了,都过去了,过去了。”
说到这里卫长庚叹了口气:“这话题是怎么扯到我头上来的?总之你不必担心,无论阿梨沙是怎么去世的,明天只要你跟紧我,肯定不会有事。”
敲定了明天的行程之后,卫长庚抓紧时间继续手头的工作,白典则开始了解与阿梨沙葬礼有关的各种背景资料。通过一番简单查询,他惊讶地发现明天要去的地方不是别处,正是几个月前、他跟随泰华前往一区曙光城时路过的景区——人类着陆纪念点。
在那片广袤贫瘠的荒原上,保存着几十栋人类登陆初期建立的地表房屋,以及随后建设的景区配套服务建筑。而在建筑群的正下方,还隐藏着一座堪称“地下城”的超巨大掩体。这里最初是为了防止沙尘暴和虫族袭击而建造的临时避难所,现在则是第一大区的文保仓库。“大流浪”时代最终顺利抵达第三自然的星舰编队中,最著名的十艘舰艇退役后都被永久停放在了这里。
这些巨大的星舰内部就像小型立体都市,五脏俱全。其中一座的深处还保存着神圣宗教最最古早的殿堂。
阿梨沙那口沉重密封的银色棺椁就安葬在这座地位极高、同时又人迹罕至的秘境之中。
第200章 地下的船
作为见证了人类重要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遗产, “着陆纪念点”是第三自然最著名的人造景点之一。除去少数需要封闭休整的日子之外,地面建筑群常年对外开放参观。
与之相比,地下城里的文保仓库就低调许多。这里平时闭门谢客, 只在周末和节假日开放一艘特定的星舰,供付费游客进行深度参观。
安置有阿梨沙棺椁的那艘星舰并不对外开放,还被停放在了仓库底层的最深处。不过卫长庚说他知道一条捷径, 能够绕开重重安保措施,直捣黄龙。
白典还能说些什么?自家的哨兵,当然是无条件地信任他。
经过一夜的计划和休整,第二天上午九点,在没告诉任何人的前提下,两人低调地离开了浮戏岛。飞越小半个星球之后顺利落地一区曙光城,又花了两小时,最终驾车抵达人类着陆纪念点景区。
虽然怀揣着不可告人的心事, 但在卫长庚的强烈推荐下,白典还是以游客的身份仔细游览了一番地面景点。这也是他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大流浪时期的文化遗存。
在一座由医院遗址改建的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古早的私人物品,甚至还复原了一条星舰内部生活区的街道——名为“人造太阳/月球”的光源24小时循环调节光照强度,街道两旁的绿色都是假树,楼层低矮朴实……总之,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压抑。
不过博物馆配套的餐馆倒很受游客们的欢迎。据说这里出售的食物是完全模拟古地球环境种植并烹饪出来的。虽然要价不菲, 但比起服务区的星虫汉堡和藤仙人掌酒,人们还是更愿意尝试一次古早风味。
游览了一圈之后, 卫长庚甚至还买了几样文创产品:一个古地球形状的摆件、花花绿绿的古国纸钞纪念封、还有一个长相恐怖的毛绒玩具——据说古地球最大运动会的吉祥物。
晚上六点,景区的核心区域关门歇业。两人回到游客服务区, 找了家酒店将拉拉杂杂的物品留在房间里,又在餐厅享用了一顿乏善可陈的星虫套餐。然后一口气休息到晚上十点左右, 事先联系好的爱财守卫终于发来消息,表示清场工作已经结束、景区员工全部下班。
事不宜迟,两人立刻从窗户离开酒店,沿着没有监控的小路抵达核心景区边缘一处弃用多年的员工出入口。
在爱财守卫的帮助下,他们顺利进入了核心景区,在死寂黑暗的老旧巷道内穿行,避开每一处红外探头和仿生人巡查点,很快来到了几个小时前他们拜访过的建筑背后。
【圣徒纪念堂】
为了纪念阿梨沙,神圣宗教的各个教区都修建起了为他祈祷致哀的纪念堂,可唯独只有眼前的这座地位最为特殊——纪念堂内不仅保存有阿梨沙生前使用过的诸多遗物,甚至还在主殿里放置了1:1尺寸的银色棺椁供人凭吊。
据说,从这具复制品棺椁的位置向下一百米,就是阿梨沙圣遗物的真正瘗藏地。
因为真正的棺椁无法对外接受膜拜,这座纪念堂就成为了信徒们离他最近的地方。每个开放日都会有人陆续过来膜拜祈祷,遇到忌日和祭奠逝者的节日,人流更是络绎不绝。
但很少有人知道,纪念堂内真有一条直达地下百米深处的秘密通道。
在规划成为阿梨沙纪念堂之前,这座建筑曾经是地下文保仓库的物资保障点,修建有直通地下的竖井,不仅负责输送空气,也有快速转移物资的重要作用。
在决定将阿梨沙的棺椁安置在地下文保仓库深处后,沉重巨大的棺椁和地下城内部过长的运输路线就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经过多次商议和预案模拟,工作组最终决定将这座物资保障点改建成纪念堂。棺椁运抵登陆点后,首先在纪念堂内进行一次简单庄严的网络告别仪式。随后,沉重的银色棺椁通过竖井进入百米深的地下,并永久安放在星舰内部的古老圣堂中。
平日里,这条竖井通道会接受定期检修以备不时之需,偶尔也负责运输一些地下城的耗材。
而白典和卫长庚将是头一次搭乘它的大活人。
在内应的帮助下,竖井被成功开启。随着升降平台在黑暗中慢慢下沉,属于1月的冰冷空气正在被一种不那么寒冷、但充满霉味的浑浊空气所代替。这是来自数百年前“大流浪时代”的气息;更长远地说,是人们从古地球带来的气味。
抵达竖井底部后,电动门缓缓打开。两人走出升降区域,置身于一处类似货物中转站的地方,四周堆放着捆扎好的货品,还有几台小型叉车。
卫长庚启动守卫提供的全息导航图,荧光绿色的箭头在黑暗中亮起,指明了通往古老圣堂的道路。
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没有监控的逼仄巷道,两侧是低矮破败的居民楼。
曾经蜗居于此的人们显然迫切地想要摆脱这里,以至于绝大部分的门和窗都敞开着,连着丢弃掉的部分杂物一起保留至今。
地上满是尘土,墙上百余年前的涂鸦也依稀可辨,偶尔甚至能够听见房屋内部结构老化开裂的声响,仿佛一位老人夜半时分突然爆发的咳嗽声。
巷道的尽头是一堵五米高墙,他们从墙根处的一口窨井进入地下,继续跟随绿色箭头在宛如迷宫般的检修巷道内穿行。五分钟后,又从另一口窨井回到地面,扭头环顾四周,眼前豁然开朗。
他们竟然已经进入了冰宫的内部。
白典记得上个学期的艺术史选修课提到过,大流浪时期的建筑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由于建筑材料匮乏和星舰内部的空间有限,绝大部分房屋并不盲目追求体量的庞大和壮观。但长达数百年的流浪却给了匠人们大把大把的时间对造物进行雕琢。因此诞生出了许多“玲珑华美的微型奇观”。
埋葬阿梨沙的这座古老圣堂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设计初稿来自于一位杰出的梦海建筑艺术大师,又经过多人严密的测算和修改,前后雕琢了整整十年。建筑主材则来自于星际流浪途中短暂停靠过的一颗小行星。这种石材通体莹白,表层微微透明,好像凝结的冰块。因此建成之后的圣堂也被称为“冰宫”。
据说在大流浪时期,每个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冰宫。不仅作为宗教圣地,更是风景名胜。
白典很快感受到了这种宗教与艺术的双重震撼。有那么几秒钟,他甚至回想起了遥远东极岛上,卫长庚第一次带他去看□□洞时的感觉。
冰宫内部同样是晶莹剔透的,在某些角度甚至能折射出钻石般的晕光。但这并不仅仅是自然造物的神奇,更有人类数百年来精心雕琢的功绩。
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冰宫的西侧翼。这里有几个小的礼拜堂,以及摆放着圣人雕像的纪念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