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38)
蔡琰看了父亲一眼,见后者向她点头,便由看向一旁正端详她的万年长公主,道:“臣女资质浅薄,承蒙陛下抬爱,只要长公主殿下愿有所问,臣女自当倾尽所学,不过也只是闺中切磋交流罢了,当不得师生之称。”
刘清自方才就没说话,一直在打量蔡琰。从蔡琰一出场,她的目光就没离开过蔡琰身上。蔡琰因是新寡,尚着素服,本就清丽,此时更是绰约生俏,且言谈举止,都是大家风范,不同凡俗。刘清一见之下,只觉跟蔡琰相比,就连新衣金饰的董家女儿都成了一群野鸭。
是以刘清顾不上说话,只看蔡琰挽的发髻也妙,穿的衣裳也俏,就连说话时缓急有度的节奏都好似音律一般叫人喜欢。
此刻听蔡琰这般说,刘清忙起身,托着蔡琰小臂,笑道:“蔡先生受学生一拜!从前我就羡慕皇帝文有卢子干、武有吕奉先,如今有了蔡先生,我可是心满意足了。先生随我入宫住去?若住不惯,我就来先生府上住。”
蔡邕与蔡琰父女都觉长公主殿下求学心切、礼贤下士。
唯有刘协借着喝茶偷笑,他皇姐这看脸的毛病,看来倒也并非全是害处。
如此,蔡琰便住进了万年长公主所在的长乐宫。刘清忙着学蔡琰的衣品妆容、谈吐气度,难免也学到了一点文化知识,一时间倒把从前攀比夸耀的交往全都淡了。
初平三年三月末,曹昂带着父亲曹操的信回到长安城中时,皇帝刘协正在检阅益州牧刘焉送给朝廷的一支叟人军队。
这是个难得的晴日,长安城中连绵两个月的雨终于停了。
“你一回来。”刘协笑望着曹昂,道:“雨便停了。”
曹昂来去一年间,路上诸多艰辛困苦,只一心想着要回到长安来,此刻见了皇帝的笑容,胸中莫名有些激动的情绪,可是却也讲不出什么君臣情深的话来,也只能一笑道:“臣回来了。真是个好天气。”
刘协指着空地上的那列叟人,道:“瞧瞧,这些人曲发环铁,乃是蜀地之南的一种少数族裔,唤作叟人。益州牧刘焉献给朝廷的,有一千人之数。你回来得巧,就给你带了,如何?”
正常的兵权都落不到刘协手中,全给董卓把持着。
只有这种朝贡意味的,好似礼仪兵吉祥物的存在,董卓不怎么在乎,手指缝漏一漏,便漏给皇帝了。
在董卓看来,这些叟人,就像傀儡小皇帝一样,全是假把式。
是夜,自然又是曹昂给皇帝守夜。
淳于阳都习惯了,当着皇帝跟曹昂的面,同冯玉揶揄道:“往日陛下待咱们再好,都是曹大公子不在的缘故。曹大公子一来,咱们都得退一射之地。”
冯玉只是笑。
刘协笑道:“这是对朕不满?”
淳于阳道:“论起来,臣跟曹公子一般,在前线厮杀过的。怎得曹公子一来,就掌了一千人马,臣就这么才不如人?”
“说到底,你就是想带兵。”刘协点评道。
“对!”淳于阳也干脆,“陛下也一直清楚的。”
刘协便笑道:“那好,就将这一千叟人,分作两队。一队归你,一队归子脩,一月为期,各自操练,一决胜负,赢者通吃,如何?”
淳于阳大喜,道:“陛下此言当真?”
“君无戏言。”
淳于阳忙道:“那子脩兄好好守夜,我先去挑人了。”便拽着冯玉走了。
一时内室只剩了刘协与曹昂两人。
曹昂低声道:“淳于阳久在陛下身边,性情刚烈,是个好将军苗子。臣却一年未在宫中。他心中不平,也是常理,便将这一千叟人给他吧。陛下若要用兵,臣愿往各地去募兵。”
刘协微微一笑,道:“朕知道他要急。朕要的就是这急。你好好练那五百人马,不要让淳于阳。”他脸上笑容淡下去,“这一千叟人,朕自有用处。”
曹昂一愣,看向皇帝,虽然已见证过多次,却仍有些不习惯这样智珠在握的陛下。
刘协回过神来,也看向他,温和道:“看你父亲这一年来的动静,看来那荀彧已到他帐下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关心~不要我晚睡没关系的啦,我就属于重度晚睡星人,日常睡到两三点,而且半夜码字最有感觉。
晚安么么哒!或者早上好呀!
第37章
当日刘协要曹昂送出的, 乃是一封信中信。
外面是给曹操的信,其中却又含了一封给荀彧的信。
荀彧,出身颍川,乃是荀子之后, 少时被南阳何喁评价为有“王佐之才”。四年前, 董卓占据洛阳之时, 荀彧刚被举为孝廉, 在宫中担任守宫令一职, 乃是给少帝刘辩掌管笔墨纸砚之人。随后少帝被废,荀彧便避祸逃离了洛阳。
刘协想要寻找时, 荀彧已不在都中。
荀彧先是回了旧籍颍川,考虑到颍川四面平坦, 无险可守, 曾劝乡人同去。然而乡人多不愿背井离乡。因哥哥荀谌在冀州牧韩馥手下做官,荀彧便去往了冀州。
谁知道刘协借老师卢植给其学生公孙瓒去信, 要瓦解袁绍的联盟。
袁绍果然中计,与公孙瓒合谋,攻打冀州牧韩馥。
韩馥战事不利, 精神上支撑不住, 在明明还可以坚持的局面下,竟然主动让出冀州,以求苟活。韩馥投降后,帐下多半改为跟随袁绍,有少数不肯跟随的, 便都被袁绍杀死了。
此时袁绍声名大震,底下谋士良将颇多,原本跟随韩馥又转投袁绍的这些颍川人士,便多不受重视,其中自然也包括荀彧。
荀彧年近三十,正是一个男人该建功立业之时,满腹智谋,一腔忠义,却投报无门,可想心中煎熬。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荀彧接到了皇帝的信。
一封由袁绍帐下东郡太守曹操转呈来的信。
信中刘协写道,素闻文若(荀彧字)有王佐之才,惜乎缘悭一面。忆往日文若相伴少帝左右,捧书侍墨,君臣相得。再看此时天人永隔,奸佞横行,岂不泪下。虽有心杀贼,奈何朕年幼势孤,非假以时日,不能成事。今有东郡太守曹孟德,忠肝义胆,英雄豪杰,潜行虎狼之群,为求昭日之明。朕以此书相托,遥请文若襄助孟德,盘踞一地,匡扶汉室。朕满腔血泪,难以成书,尽付文若。待到汉室兴复之日,朕与文若同祭少帝,共当一哭!
荀彧见了此信,岂有不激动感怀的。他本就因在袁绍处不受重用,早已决意要另寻出路,既然见了这信,便索性打起包裹,去往了曹操身边。
前文说过,曹操这两年也正在低谷期。先是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曹操孤军深入,被徐荣设计一通暴打,打光了自己底子。后来好不容易再次招兵,却又遭遇骗子,数千人马都跑没了。然后只好借着旧时交情,来袁绍手下借兵。谁知道袁绍竟然想再推一个朝廷出来。
如今曹操从袁绍手中借了几千兵马,在兖州东武阳做东郡太守,这是黄河下游北岸的一处小城,很容易与兖州刺史刘岱发生摩擦冲突。
袁绍给他兵,可不是做慈善,而是要他往南拓展地盘的。
曹操势单力孤,正感迷惑低落之时,迎来了长子曹昂。
曹昂还带来了皇帝的信。
这让曹操精神为之一振,便照着皇帝信中所说,果真带着里面另一封信去找荀彧。
曹操没想到,荀彧看完信,仿佛连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如内室片刻,带着一个小灰布包袱就走了出来,“既是陛下所请,文若这便随太守同去。”
曹操一愣,此时他的势力可与袁绍不能同日而语。
小皇帝一封信,竟叫荀彧舍弃袁绍,转而跟随他。
三十八岁的曹操,热血未凉,见状只觉胸口一热,心道,果然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袁绍等人,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却只顾谋求一己私利,时日久了,身边人也就散了。倒是如他这般,真正匡扶汉室的臣子,自有意气相投者,同行者必然越来越多。
小皇帝的信与荀彧的到来,是这二年来有过最好的消息。
这让曹操增强了信心,也坚定了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