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36)
“我来吧。”杨剪说,把那位短发女生扶住,双手搀着她往外走。这姑娘生得人高马大,还穿了件厚重皮衣,方才靠在李漓身上都让人觉得她下一秒就要把人压垮。但她对杨剪的接手显然并不满意,“小漓,小漓啊……”摇头晃脑地想要挣扎,她仍在杨剪怀中,看得李白想扯着她的大项链把她拽开丢掉,她紧紧闭着眼睛,泪水却已经在往外流了。
“我在这儿。”李漓还是笑盈盈的,摸摸她的额头算作安抚,扬起脸来跟杨剪解释:“不好意思啊,她以前是做击剑运动员的,力气比较大。”
杨剪笑了笑,在他不想说什么的时候,他总是笑笑。
李漓背着双手,又回头瞧了眼跟在几步远外的李白,“是你朋友?”
李白不吭声,他直直回看过去,得以从正面观察那副面孔。典型的鹅蛋脸,很娇小,五官也都不大,最醒目的反倒是左眼角下的一颗泪痣,只能说放在一块挺和谐,但李白工作上见过太多美女,单是这种程度的长相,在他这里着实算得上白开水一样平淡了。
莫名松了口气。那颗痣我也有,也在左眼,我还是红色的,如果我戴上假发穿上裙子,涂上口红再画两条上挑的眼线,一定更美,他这样想。
“是我弟。”杨剪倒是一次头也没回,膝盖顶开玻璃门,李白看得出来他急着回家睡觉,那短发女生在他手中已经不像是扶,而像是拖拽搬运了,但似乎也正是这样强硬的处理方式使她安分下来,乖乖被杨剪塞进了一辆进口凯迪拉克。
李白仍然想把她的贝雷帽摘了按在她嘴上捂死。
这辆车倒是眼熟,李白也知道很贵,他之所以认得,是因为十一假期灯灯回来了一趟,看了看以前的同事,他就像整了容,全身上下都完全不一样了,开口还是老样子,才让人敢去认他。他说他刚在欧洲旅游了一圈,给其他人送的都是巧克力,只给李白和阿钟送了不同的,是他在意大利买的阿玛尼领带。
当时那些礼物盒子把一整个后备箱都塞满了,那个从来只从车窗露出一截手臂拍灯灯屁股的老板终于露了脸,不年轻了,保养得却很精致,戴了副墨镜看助手往店里搬东西,他的手还是老样子,放在灯灯屁股上,而灯灯陷在他臂弯间,拉着李白说,这是凯迪拉克,进口的,我们带你兜兜风吧!
李白说,不了不了。
那条领带他送给了杨剪,因为觉得自己这种人一辈子所有场合都能拿T恤牛仔裤应付,但那种优雅的藏青和棱角分明的暗纹和杨剪很配。
然而,这么久以来,杨剪也从没戴过一次,连盒子都不拆开,只把它跟毕业证、存折和户口本一起收入印着花好月圆中秋快乐的铁盒,锁在抽屉里。
车刚一开上大路,那短发女生突然又哭了起来,李漓越拍她肩膀,梳她头皮,她就哭得越凶猛,抱着人“小漓小漓”不断叫着,没有别的话,都快把自己哭得断过气去了。李漓还在抱歉,那双细长眼睛映在后视镜中,“真是的,第一次见面就弄成这个样子,”她把被女伴抓乱的发丝别到耳后,“过两天一定要请你吃顿饭。”
杨剪仍然目视前方,红灯还有二十秒,他好像能看到这条空路的尽头,“把安全带系上吧。”
李白没有听见身后传来锁扣插入的声响,他回头看,路灯一照,两个女孩虽然坐得东倒西歪但身前都固定了黑色的带子,是早已经系好了的,结果刚一坐正,杨剪的手臂就压了过来,从靠车门的那侧拽过安全带,“咔嗒”一声,按进另一边的卡槽。
绿灯亮了,杨剪继续开车。
方才鬓角蹭过鼻尖的触觉仿佛还在,有点扎,有点痒,李白低着头动不了,两只手紧紧抓在安全带上,一只压着小腹,一只压着心口。车子停在玉泉山附近一座别墅前,他还是没有松开,已经有个老妇人打着手电在院门口等了,杨家下车帮李漓扶人,李白就隔着黑蒙蒙的车窗看他。突然听到一声尖叫,好像是李漓的,杨剪倒不见有什么异常,把短发女生交到老妇人手中,一边往回走,一边脱外套。他刚把外套对折起来拎在手中,就被李漓拿了过去。
“……早不吐晚不吐,唉!”李漓的声音逐渐清晰,随后她拉开车门,又坐回后座,把叠成方块的衣服放在旁边,“我洗干净给你送回来,正好放寒假前一起吃顿饭。”
“不用这么客气。”杨剪拉开手刹。
“给我洗吧。”李白忽然开口。
“还是干洗店更干净,这种里面有羽绒的,把水浸进去也不太好,反正还是要再见面的,”李漓笑了,“对了,我该怎么称呼你呀?”
“李白。”
李漓还是笑着,柔柔弱弱的,精神头却不小:“真的?我有个高中同学叫孟浩然!还是个女孩,学习可好了现在在剑桥念书。咱俩也是有缘,都是老李家的,下次吃饭跟你哥一块过来,我听朋友说了一家口碑特别棒的烤羊腿,一直想去尝尝,咱们三个肯定能吃完。”
听杨剪答应下来,李漓终于稍微安静了一些,她被送到她租在北大东门附近的公寓楼下,新盖的房子,车位设计得宽敞,车也不用再还回玉泉路,对于自己跟那位击剑运动员的关系她心里似乎有数得很。那件外套的确被她带上楼了,杨剪就凭一件高领毛衣往友谊宾馆走,李白要把自己的给他穿,他也不要,只是围上了那条出门前本就挂在他脖子上的围巾。他们都抱有一些侥幸心理,盼着能半路碰上一辆出租,但也没有,一路哆哆嗦嗦扛回了那家还在营业的酒吧前,又顶着严寒骑摩托回家,杨剪累极了,进门直奔卧室,倒头就睡。
李白把两双鞋子收回鞋柜,倒杯热水蹲在床边,轻轻给他脱毛衣,“哥,”声音也轻轻的,“你在外面着凉了回来还这么睡,肯定会感冒的。”
“你再喝点水,”他把毛衣叠好放回床角,指尖轻扫杨剪的眉眼和鼻梁,“别又流鼻血了,我的抹布就白弄了……”
他第一次提及自己的抹布。
但杨剪不回一声,已经睡着了。
研究生放假是在一月底,那顿烤羊腿还是吃了,杨剪和李白并排,李漓坐在他们对面。洗好的外套被细心包好,还是那样四四方方地放在她旁边的空位上。
这个女孩始终很清醒,很不知疲倦。这是继五官平淡之后,李白脑海里塞满的新印象。和她吃饭也果然不是进食那么简单,光华管理学院的高材生,的确是满腹才学,从石油问题到非洲草原,从神舟六号到互联网时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好像没有什么不是她略知且能点评一二的,杨剪保持微笑,心不在焉,总去看落地窗外在地上啄食争抢的乌鸦喜鹊,但也总能接上她的话题,李白则是半句话都插不进去。
要是聊聊服饰美容,聊聊国内外女明星的发型就好了,李白看着他们,默默地想。但也不是每个女孩都那么关心时尚,况且这个从深圳过来的阔绰姑娘,就算对穿衣打扮不那么关心,也跟“土老帽”搭不上关系。
这让李白连头都不想抬起来了,他起身面对桌子中央的碳炉,专心切肉,刀刃划在烧烤架的铁丝上,声音刺耳。然后他把羊肉和烤酥的羊皮全都盛在一个干净的盘子里,分出一半,推到杨剪面前。
李漓吃得很少,最钟爱的是那碗加了葡萄干的酸奶,李白也有一碗,但他不习惯那味道,喝了两口就想吐。还是忍住了,他又听到李漓提起杨剪在学校的事,说她叔叔对杨剪是真的欣赏,常在家人面前提起这么一个学生,以前做学院内发行的文艺刊物的时候,李老师是负责人,杨剪是偶尔投稿的业余编辑,李老师很喜欢读杨剪的诗。
李漓还不经意似的说,听说是同行,挺爸爸也对杨剪挺好奇的,很想见见,正好年前新开发区那边还有个电子行业的博览会,他还可以带上样品和手册过去露露脸,碰碰运气。
杨剪放下筷子说,我得跟我两个合伙人商量。
李漓笑出了两个酒窝,你把他们带上也没问题,机票我爸报销,她说着,端起盛满奶白羊汤的小盅,细细地抿。
发觉李白在看她,她又问:“一起去吗?现在深圳很暖和。”
李白却拒绝了。“年前忙,我请不到假。”好比一种乱了方寸的托辞。
那天回家以后,晚饭的时候,李白看着新闻联播突然来了一句:“以前那些院刊还能找到吗?”
“我是一本都没留。”
“就是没想到,你以前还是个诗人。”
杨剪把碗放上茶几,揽他的肩膀,“你才是大诗人。”
李白侧目,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那你是二郎神。”
杨剪愣了一下,好像有点来气,气得他直笑。他知道李白现在也许最想听的是什么,但他就只是笑。新区博览会的事情他跟两个同学商量了一下,黑框眼镜欣然同意,无框眼镜却一定要回家陪父母过年,李白也没再提同行的事,好像未曾后悔,那这一趟就成了双人工作的行程。
出发的日子是二月五号,离年三十还有小半个月,临行前一天,李白没上班,非要留在家里帮杨剪收拾行李,充分利用他的装箱天赋,塞得满满当当,提起来都觉得沉。他又在浴室支起折叠椅,让杨剪坐在上面,给人围了圈从店里拿的围布跟橡胶垫,帮他修剪发型。剪着剪着发觉杨剪的少白头似乎更严重了,距离上次染发才不过四个多月,好多发根都白了,远看不明显,得拨开来才能看清里面的斑驳。
李白嘲笑自己的迟钝,又翻出店里进价最高的染发粉,调成膏,在这新家里面第一次,如往常一样,给杨剪染发。
不过这回出了点意外,抹完染膏摘了手套,准备静置四十分钟的时候,李白才发现这手套漏了一只,弄得他左手五根指头都是乌黑,要不是涂得那么入神他一定能早点察觉的。于是之后那静置的四十分钟变成他跟杨剪各自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厨房,抽油烟机开着,一张报纸平铺在两人之间,他们一根接一根地猛抽烟,苦大仇深的,又不时被对方逗笑,也不管抽不抽得出什么味道了,目的只是把烟灰攒起来在报纸上堆出一个小山,然后泡进凉水。
烟灰水能把此类膏剂从皮肤上清干净,这是李白的经验,于是杨剪也知道了。抽得咳嗽又打开窗户透气,李白对着洗菜池里的灰水盆,泡在冰凉凉的温度里搓手,杨剪固定好窗子站在旁边看他,他忽然说:“我其实想去,但去了我也不能干什么,听不懂,看不懂,只能给你拖后腿,好像占人家便宜似的,所以我就不去了。”
“我是觉得你和那么多陌生人接触会比较不舒服。”杨剪说。
“嗯,我会,”李白还是低着脑袋,点了点头,“情人节能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