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227)

作者:菇菇弗斯 时间:2024-06-25 10:47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书 穿越时空 美食 市井生活

  两样都准备好后,就可备下油锅,放入裹上面糊的鱼块。
  在油锅中,鱼块很快膨起,颜色转为金黄,浮云一般飘荡在表层,待完全定型,就可以用勺子轻轻控油捞起。
  这一步做好,后面的味道才有保障。
  额外另起一锅,用荤油爆香葱姜蒜及香料,烹热酱油、花雕酒,将之前准备好的鱼汤加入。
  侉炖鱼是汤菜,这里的汤就是底汤。
  鱼块在汤内炖一刻钟,盛出装盆前,多加胡椒粉、少许醋,一点葱和芫荽。
  侉炖鱼的味道不只是单单的咸鲜,还有酸和辣,辣来自胡椒,可在微寒的春夜里浅煨肚肠。
  另一道用了些功夫的菜,乃是广为人知的开水白菜,秦夏曾在和光楼做过不止一次。
  为了这道菜,秦夏提前一天就开始吊汤。
  正宗的开水白菜,汤底的用料可谓十分重磅,老母鸡和老鸭对半开,龙骨、猪肘、南腿亦不能少,还要加入一捧干贝增鲜。
  吊这个汤,有点像当初秦夏考验高阳厨艺的时候,对于那套素高汤的要求。
  只是在“汤色清亮”这一条上,务必做到极致,不然如何能与“开水”媲美。
  正中的白菜也不能是简单的白菜叶,而是用半棵焯过水的白菜,细心修整成莲花的形状,继而重新合起。
  上桌时,白菜切作的莲花被形似开水的清色高汤激发,徐徐展开,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
  今晚来到秦记食肆的人,都清楚地知晓,这一桌菜足够他们再怀念数年。
  回味绵长的擂椒茄子,做成果子形状,上淋蜂蜜的山药泥糕,于盘中绽放的开水白菜,软嫩香酥的侉炖鱼,和浑羊殁忽同出一脉的套四宝……
  是他们如何找寻,都找不到替代品的味道。
  就算存在得了秦夏真传的学徒,也终究不是秦夏本人。
  八个人,一桌十几个菜,扫荡地干干净净,不知道还以为这些个身家万金的掌柜是饿了三天才来的。
  一桌席面用完,已是深夜,秦夏和郑杏花一道将人挨个送走,目送他们上了各家随从赶来的马车。
  郑杏花要留下和账房盘完当天的账目再走,这是她接手店面后养成的习惯。
  秦夏挂念着家里的孩子,提前独自离开。
  到家时,秦曦果然双眼含着泪花找爹爹,哪怕路氏和两个丫鬟一起哄也哄不住。
  秦夏心头酸软,弯腰一把将哥儿接住,哄了好半天,总算让他止了泪。
  只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单边的手抓了空,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小爹爹一直不在,难免又在梦里哭了一场。
  ……
  因着上次的教训,秦夏再去食肆,或是去品饴坊,都带着秦曦一起。
  有个熟悉的人在身边,有各色没见过的事物吸引着视线,他好歹不再总闹着要找虞九阙。
  而虞九阙带着厂卫外出办差,五日方归,全家再度团聚后,一并乘车去了春台县,见到了已经成亲几年的庄星与大奎。
  大奎成功抱得佳人归,可以看得出与庄星恩爱至极。
  庄星昔日患得患失的担忧,想必是永远不会再上演了。
  再说回春台县的秦记食肆,完全复刻了齐南县食肆的模样,从招牌到内里的摆设,就连桌子的样式都如出一辙。
  饭菜的口味有庄星把关,至少应付春台县人的口味是足够了。
  秦夏他们来时,正赶上午间的饭点,店内人已满座,打菜的伙计手就没停过。
  秦夏在这里逗留了大半日,期间招待彭征、陶科和酒坊现有的几个酒头,在后院吃了一顿饭,对于食肆的经营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在这方面他绝对是幸运的,至少自摆食摊的那时候起,就没有错信过任何一个人。
  除了食肆,春台县的酒坊规模也早已扩大了数倍,酒头数个,下有学徒若干。
  学徒又带着雇来的小工,一年下来,可酿酒水数千坛,远销各府县。
  彭征也正是因此,狠心辞了原来在老东家的差事,和陶科一样举家搬来春台县,现在二人靠着帮秦夏打理酒坊,早就在县内买了新宅。
  等到打理清楚生意,挨个见过了故人,虞九阙的差事正式收官,已经延后过一次的离开之期终于还是到了。
  令人惊喜的是,紫藤胡同的紫藤已然半开。
  在跟有着紫藤树的人家打了声招呼后,秦夏将一串紫藤花轻轻摘下,别在了秦曦的衣襟上。
  初夏的风卷过花瓣,同时也拂过哥儿轻软的发梢。
  ……
  临行那日,马车照旧停在了胡同口。
  昨天已去过食肆,也和兴奕铭一家子告了别,到了这几天,来送他们的便是方蓉一家和对门的韦家。
  哪怕知道盛京什么也不缺,两家人仍旧给他们准备了不少东西,自家做的吃食,自家缝制的新衣、鞋袜等等,各自打进包袱,由着下面的人搬上马车。
  因有几个孩子在,大人们都撑起笑脸,不愿泄露半点临别的哀伤。
  唯有在马车的车轮开始转动后,方蓉才向前追了出去,又在路旁目送了好久。
  下一回再见时,不知道小曦哥儿已长多高了。
  “安安,咱们要回家了,回咱们在盛京的家。”
  马车上,秦夏对孩子如是道。
  秦曦歪了歪脑袋,他仍然不怎么分得清自己有几个家,只知道刚刚离开的地方有一个,很远的地方还有另一个。
  好在不论怎么说,他都喜欢“回家”这两个字。
  秦曦张开两边短短的手臂,努力同时抱住两个爹爹。
  “爹爹,回家!”
  他仰起笑脸,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天真而纯粹地重复着让他感觉到快乐的词语。
  大福和小福此起彼伏地嘎嘎叫,仿若一出二重唱。
  齐南县的城门在车后渐渐远去,再入盛京城时,多半已夏意繁盛。
  车马迟迟,总是掺杂着各色的相逢与别离。
  然余生漫漫,重逢终有期。


第131章 番外二:多年后(上)
  显安这个年号, 最终只存续了九年之久。
  距离上一回国丧已经过去了近十载光阴,百姓们对其的记忆早已变得十分淡薄。
  但此次,当来自皇宫大内, 连续数十下而不绝的丧钟响起时, 家家户户的哀声却是那样真切。
  因为先帝着实是难得的仁慈君主, 就连后来定下的谥号, 也是一个“仁”字。
  先帝自在东宫为太子时便以贤德著称, 可惜多年的圈禁生涯到底磋磨了他的身体,以至于天不假年,年不过四十, 即因病驾崩。
  他一生勤政爱民, 因体弱多病, 子嗣不丰, 幸而中宫嫡出的太子格外争气,小小年纪已有储君之相。
  显安帝壮年病重,自知大限将至。
  他临终前召见了四位前朝心腹,一一任命为辅政大臣,在此四人的见证下写下了传位诏书, 四人其一,便是司礼监掌印虞九阙。
  国丧之后,年刚十五的太子登基, 改年号为永康。
  ——
  永康元年, 盛京南城的和光楼正式迁址。
  从玄武街的小二层楼, 搬至了原先青龙街上的太平阁故地。
  长乐侯府现在今不如昔,为了维持府上庞大的开销, 据说已经成了京城当铺里的常客,府里的下人也是成批成批地往外放。
  在这种前提下, 哪怕秦夏大大方方地压价,长乐侯府也只能咬牙往肚子里咽,因为太平阁的建筑连带地皮,这等产业轻易没人有本事吃下,除了秦夏,他们根本找不到其它更好的主顾。
  而秦夏接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保留原有部分景致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
  过去的太平阁,飞阁流丹,绣闼雕甍,如置仙境,一席百两,非权贵不得入。
  现在的和光楼,分为东西两处,一侧保留着原有的定价,哪怕是贩夫走卒,亦是座上客。
  另一侧则专做贵宾生意,在那里人人都以能订到秦夏亲手掌勺的席面为荣,可惜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
  等到了永康六年,虞九阙突然呈上一封折子,称病辞官的时候,秦夏更是带着夫郎和孩子直接四海周游去了,把和光楼留给了高阳和若干学徒。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