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46)

作者:菇菇弗斯 时间:2024-06-25 10:47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书 穿越时空 美食 市井生活

  今天能做这道菜,原因在于上回去诚意堂复诊,徐老郎中讲虞九阙的药可以先停一停。
  “是药三分毒”,也不能一直喝个没完, 倒是给了秦夏几个食疗药膳和养生茶汤的方子,暂时替代。
  秦夏知晓虞九阙也馋一口辣味许久,鱼香肉丝这种甜辣的入门级“川菜”, 刚好适合做来开胃。
  泡椒、葱姜蒜切碎, 冬笋、泡发的黑木耳的切丝。
  拿过事先切好的里脊肉, 在碗中加入盐、切碎的葱姜、一丁点黄酒和生粉,最后滴上几滴油搅匀。
  额外拿一只碗调料汁, 包括盐、糖、酱油、醋,以及胡椒粉和用水化开的生粉, 即俗话说的水淀粉。
  这些准备得当,下一步就能起锅烧油了。
  “刺啦——”一声响,肉丝下锅炒散,这声音和一下子腾起的油烟味,令大福头也不回地抛弃了虞九阙。
  后者拍拍被它弄乱的衣裳,转而去继续照看小炉子上用砂锅蒸的米饭。
  顺便把脚下的一大堆冬笋壳收到一起,这些都能填进灶里烧火用,半点不浪费。
  肉丝飞快变色,捞出多余的宽油,倒入切好的辣椒与姜蒜,秦夏运起大勺,翻炒均匀,复加入冬笋、木耳两味配菜。
  待几样食材变色转熟,料汁泼入,最后的点睛之笔在于一样老道厨子的灶台必备——明油。
  明油指的是在凉油中加入各种香料,小火慢炸后将香料捞出,过滤而成。
  拌凉菜或是炒热菜都能用得上,秦夏隔一段时间就会炸上这么一锅。
  “阿九,帮我拿个盘子。”
  秦夏话音刚落,虞九阙就将一只盘子递上,明显是早有准备。
  一勺勺裹着芡汁的鱼香肉丝滑落进盘,晶莹润亮,酸辣扑鼻。
  为免变凉,虞九阙迅速将准备好的另一个大碗扣上保温,秦夏转而倒水刷锅。
  三斤的里脊,拿出七八两炒了菜,余下的两斤多做成干炸里脊,中午炸一半,晚上炸一半。
  比起鱼香肉丝,这道菜的难点在于两个字——“挂糊”。
  糊挂不好就成干炸瘦肉了,必定吃起来就和啃柴火棍一样,没滋没味咬不动。
  鸡蛋、面粉、生粉合并搅匀,把腌好的里脊肉去掉姜片,全部倒进面糊中。
  面糊不可太厚,太厚的话一口咬下去全是面,那是偷工减料的炸货摊子路数,自家做着吃,肉当然是越多越好。
  至于怎么炸得“干脆”,秦夏有个诀窍,说起来简单,就是炸两遍。
  油温低时一遍定型,油温高时一遍炸熟,至于油温怎么判断,老道的厨子靠眼睛足矣。
  两次下来捞出来的干炸里脊,筷子碰一下都“咔咔”作响。
  吃的时候蘸取花椒粉或是辣椒粉,都是口感,事先在干锅里炒一遍。
  好多小孩子吃这道菜不用筷子,吃完就和吃过薯片一样,香得嘬指头。
  虞九阙用秦夏分来的筷子夹了一根,学着对方的样子吹了好多下,才慢慢试探着用牙齿咬掉头上的一小块。
  “呼——”
  他边吹边吃,舌头尖被烫得一抖。
  面壳子下面的肉还是烫,可是仅仅一小块,已是足以让人打个哆嗦的好吃。
  里脊肉没有肥肉,可此刻吃到的里脊却是柔软、多汁,一丝丝的分明。
  长长一条,边吹凉边吃,一口蘸花椒粉,一口蘸辣椒面,虞九阙只觉得和白日里的糖球一样,吃了好半天还没到头。
  再想到晚上还有一顿,就觉得这日子过得实在是幸福。
  黄昏时分,两人一起祭灶神。
  依照习俗,换下之前贴了一年,已经变得斑驳破旧的灶神像,贴上崭新的一张,香炉、蜡烛、贡品各自排开。
  用现代的话讲,今日是灶王爷回天庭“述职”的日子,让他吃好喝好,抹上糖瓜粘嘴,上天就说不出坏话。
  在齐南县,除了要给灶王爷吃糖瓜,还要给灶王爷骑的马烧草料。
  相应的,等年初四再烧纸马,恭迎灶王爷返程。
  种种民俗有时候仔细想来,也是极有意思的。
  祭拜完毕,待香火燃尽,贡品即可撤下。
  分别是一小碟糖瓜、一小碟芝麻糖和一小碟桂圆,全都是甜腻腻的东西,并两杯薄酒。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平日里也不会吃糖瓜耍乐,一年就这一次,总归想尝尝。
  秦夏和虞九阙各拿了一块放在嘴里,嚼了没两下,便觉得牙被黏住了。
  各自艰难地想要把这块齁嗓子的东西咽下去,好不容易折腾完了,赶紧灌了一杯水。
  再看向糖瓜,秦夏的眼神里都带了点嫌弃。
  “这东西放着你我也不吃,怕是浪费了。”
  一般人家会留着过年待客,毕竟家里难免有孩子上门,一人发一个抱着能舔半天。
  而秦家常来往的人家本就不多,更没什么有孩子的,想也知道逢年过节十分清净,怕是没什么人上门走动。
  最后还是秦夏端着出了院门,分给了那帮时常在胡同里玩耍的孩子。
  两杯薄酒,他晚上吃饭时就随着喝了,虞九阙也抿了一点点,辣得吐舌头。
  秦夏没敢继续逗他,将剩下的一饮而尽。
  ……
  小年过后直到大年三十前,食摊还有五六天的摆头。
  生意一天好似一天,能感受到大家盛世太平,年节下大家手头都变松了,
  买完了吃食,临走还要再添两根淀粉肠边走边吃。
  市面上鸡蛋又涨价了,但秦家食摊的鸡蛋单加还是五文钱一个,可想而知是不挣钱了,纵然如此,乐意加一个的人反而多了。
  进货的鸡蛋不够卖,收摊后秦夏和虞九阙还在胡同里转了一圈,零散着收了几十个回来。
  卖不掉的留下自家过年吃,也算不上浪费。
  卖糖糕的尤哥儿今天也难得大方,一来就从衣裳里摸出两个鸡蛋给了虞九阙,又朝秦夏道:“劳驾帮我做两个煎饼果子,一个分两份,我带回家吃去。”
  家里他和他汉子,外加两个孩子。
  没指望靠吃这个吃到饱,纯当添个菜。
  家里天天炸薄脆卷煎饼,实际的煎饼果子除却最开始秦夏送的一个,再也没尝过味儿。
  快过年了,他也舍得花销,换一家人乐呵乐呵。
  虞九阙收了铜钱和鸡蛋应了,到了午间,大家凑在一起吃午食,秦夏做了三个煎饼果子给虞九阙,后者分了尤哥儿半个。
  尤哥儿一阵脸红。
  “我这成日里净跟着沾光了。”
  一个煎饼果子卖十几文,这半个也要好几个大钱。
  况且还是秦家自己吃的,里面加的菜也舍得放。
  虞九阙莞尔,“咱们之间还客气什么。”
  两个哥儿说话,秦夏不好打扰。
  他啃着自己的那份煎饼,和另一头新搬来的商贩攀谈起来。
  自从卖腌菜的那汉子被街道司惩办后,这位置上着实空了一阵子。
  原因在于六宝街不是板桥街,摊位没那么紧俏,加之租子是一交一个月的,腊月连着正月都是过年,总有不能出摊的时候。
  有些人算算就觉得亏,只想等年后再寻摊位交租。
  秦夏本以为这位置当真要空到年后了,近来总算有个卖锅盔的补了缺。
  他卖的锅盔,和齐南县本地的锅盔不是一码事。
  本地的锅盔是一种硬实的面饼子,干了以后邦邦硬,相应地也耐放耐储存。
  这汉子不同,他出摊时自带一个炉膛和一大盆面、一大盆馅。
  当场加馅做成面团,按成面饼,继而将慢慢地抻开变作一张又大又薄的饼。
  将饼贴近炉膛内部烘烤,出锅后金黄酥脆,咬一口就掉渣,做法接近前世秦夏接触过的荆楚之地的小吃。
  这两天一聊,果不其然。
  都是卖新鲜吃食的,生意却也算不上犯冲。
  比起那个卖腌菜的,眼前这位就要随和实诚多了。
  尤哥儿一边吃煎饼果子,一边朝秦夏那头努努嘴,笑着同虞九阙小声道:“秦老板是个好性子的,这种人做生意,必定能做出名堂。”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