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47)

作者:菇菇弗斯 时间:2024-06-25 10:47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书 穿越时空 美食 市井生活

  虞九阙抿了抿唇,有些羞赧地笑了笑。
  说完尤哥儿又叹气,“只是盼着你们好不假,可一想到等你们开了食肆,到时候再想吃这些个吃食,又该去哪里吃?街上虽也有学着做的,到底都不是这个味儿。”
  尤哥儿说的是最近不少主顾来买吃食时,曾提起过的事。
  那便是在秦夏的小食摊横空出世快两个月后,模仿者也像雨后春笋般,在城内各处蹭蹭冒了出来。
  不仅是街边食摊,甚或食肆都有偷偷在菜牌子上加菜的。
  起初这件事传到他们面前来时,不仅是虞九阙、柳豆子、兴奕铭及一些老客,就是尤哥儿都替他们着急,可反观秦夏,却是一派早有预料般的气定神闲。
  “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我卖的这些东西,肯动脑子且有厨艺的,看几回尝几次,总能回家学个差不离,人家学会了,总不能再拦着人家搬到街上赚钱不是?”
  何况再怎么模仿,学走的也只是皮毛。
  像是铁板豆腐、烤冷面的独门酱料,淀粉肠内馅的配方,摊煎饼的技术……这些都是若没有秦夏的亲身教学,很难快速复刻或者上手的。
  更别提夜市上卖的那些,成本更高,做起来也更难。
  单单一个铁板鸡架,就少有人能进得到原料。
  此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工具。
  铁板、铁盘以及鸡蛋汉堡的模具,随随便便一个就是大几两银子,对于普通的小贩来说已是不小的数目。
  他们把东西买回来,做出来的吃食又不得个中精髓,只得降价售卖。
  如果东西都一样,降价售卖会分走秦夏这边的食客,可假如东西本就不一样,是全然动摇不了秦夏根基的。
  图便宜而不重口感的,完全可以去这些模仿者的摊子上买吃食。
  这些个小吃,本也不是秦夏的发明,他无意独占,更不会上门去找人家麻烦。
  话赶话的,虞九阙见尤哥儿说到了这一茬,沉吟片刻道:“这事儿我们两个还当真商量过,开了食肆,这些小食必定是没工夫卖了,可若就这么不做了,也有些对不起长久以来乐意赏脸的主顾。与其让人乱七八糟地偷学去,把东西做差,不妨我们主动把方子卖给信得过的人。”
  尤哥儿一听就挺直了腰杆,三两下把手里剩下的煎饼咽了,抹抹嘴,一把拉住虞九阙的手道:“秦夏乐意卖方子?当真?”
  得了虞九阙的再次确认,尤哥儿一下子激动起来。
  他是一点点看着秦夏与虞九阙把生意做起来的人,这么个小食摊一天有多少流水,他纵然不有心打听,也很难心里没数。
  人家靠本事挣钱,他不眼红,只怨自家人没这个本事。
  可现在有机会放在面前,花钱就能买来方子,学会了以后,这银钱可不就和流水一样来了?
  偷学能成什么气候,学就学正宗的,那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你们的吃食方子怎么卖?是单个卖还是一齐卖?”
  虞九阙也没想到尤哥儿这么上心,愣了一下旋即道:“自然是单个卖的,想要多买几样学着做也行,但一样只卖给一家人。”
  尤哥儿得了这句话,心里愈发放心,他快速在心里盘算一番后,同虞九阙道:“别的我都不想,就想先买下这煎饼果子的方子,你觉得行不?”
  在这个问题上,他看得很明白。
  他原本就在给秦家供煎饼果子里的薄脆,靠这个多了一大笔不小的进项。
  回头若有别人学去了这方子,却不一定还能从他这里买薄脆了,城里卖炸货的有的是,又不是只有他有这个本事。
  既如此,不妨索性自己学了。
  虞九阙并不意外于尤哥儿反应这么快,在秦夏提出卖方子后,两人决定找合适的时机先跟尤哥儿透个口风,本也有这份考量在。
  需知吃食方子要卖,可不能乱卖。
  其一不想卖给心术不正,把好方子做坏、做砸的人。
  其二跟着秦夏学去的方子,一定是最正宗,最叫座的,这样赚银钱的好事,说直白些,谁都想先紧着熟人。
  帮衬柳豆子是因为方蓉是干娘,豆子就是干兄弟。
  撇开这些关系,尤哥儿算是他们最为放心的人选之一了。
  虞九阙认真道:“哪有什么不行的?若是你要买,那定是要先紧着你,这也是秦夏的意思。”
  尤哥儿登时笑容满面。
  “不知你们的方子作价几何?我这些年手里头也攒了些银子,估摸着当是够了。”
  他也不用回家和家里那口子商量,他嫁人的运气不怎么样,汉子是个没大出息的,这些年在城里四处做工,说白了就是个卖苦力的,赚得远比不上自己卖糖糕。
  唯一的好处就是听夫郎的话。
  所以这等花大钱的事,尤哥儿当下就能做主。
  话聊到这里,秦夏就必须出面了。
  三个人在两边摊子中间的空地上略站了站,有些话却是不太方便在这里商量。
  秦家的方子,那是多少人盯着呢,虽说早晚消息也要放出去,可年前秦夏不太想节外生枝。
  最后商定收了摊后,直接就近去尤家商谈。
  这样涉及钱财的话,也能当场交易清楚,契书虞九阙就能写,写完再去街道司盖个官印变红契,即算了结。
  有了心事,下午尤哥儿的叫卖更大声。
  秦家这边卖得本来就快,刚到未时,街上买午食的人尚在,他们两家就推着板车离开了。
  尤家在城里梅花胡同,东边起手第五家就是。
  到家时,大儿子阿余上来开门,叫了声小爹,又见后面跟着生人,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倒是锁哥儿认得秦夏和虞九阙,小跑出来喊了两声秦叔和九小叔。
  “把板车停进来吧,家里乱糟糟的,我成日也没空收拾,让你们见笑了。”尤哥儿熟练地把车放好,打发大儿子道:“你去码头上找你爹,看他得不得闲,得闲就让他回来一时半刻,就说有事和他商量。”
  等阿余跑走,尤哥儿忙招呼秦夏和虞九阙进屋,端茶倒水,摆上炒豆子和花生。
  又把油纸包里的煎饼果子给锁哥儿,“拿去吃,里头是四份,咱们一人一份,还有淀粉肠是你两个叔给的,你和你大哥一人一根,快说谢谢。”
  锁哥儿嘴甜,乖乖说了谢,虞九阙离得近,笑着拉了一下他的小手,看他坐在一旁啃煎饼。
  不多时,尤哥儿的相公谢大海跟着大儿子回来了。
  打了招呼,坐下听了前因后果,他虽是没挣大钱的出息,可也不是没脑子,一听就知道这事有赚头,自家夫郎心动是情理之中。
  “我没意见,都听小云的。”
  尤哥儿叫尤云,纵然如此,也是秦夏和虞九阙第一次听有人叫他小名。
  当着外人的面,尤哥儿脸一红,咳了两声道:“既如此,你们尽管开价。”
  他是诚心要买,亦相信秦夏不会狮子大开口,果然秦夏给出了一个很公道的价格:十五两。
  还有做煎饼果子的铁板到时也用不上,尤哥儿想要,添点钱也给他。
  除此之外,要求只有一条:从他这里买方子的,回头出摊时摊子上皆要挂一方“秦家”的招牌。
  “这块招牌我们会找木匠制作,保管无法仿刻,届时主顾们会知晓,只有挂着这块牌子的摊位,所售的吃食才是正宗的。”
  尤哥儿想明白后,连声感慨秦夏的好头脑。
  “这法子好,有了这个,我们也不愁那些个回头客不认了。到时再让那些个学人精浑水摸了鱼,白占便宜。”
  秦夏颔首,他要的正是这个效果。
  这样一来,买方子的人也会意识到,自己得到的不仅是一个方子,还有固定的、已认可“秦家”招牌的客源。
  如此何愁不挣钱?
  再论要价,十五两的数目比尤哥儿想得要少。
  公婆去世后,他们这一房分出来时也得了二十几两,到底是土生土长的县城人家,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笔银子这些年一直没动,他和谢大海挣的慢慢往上添,为的是大儿子娶亲、幺哥儿出嫁,这么些年下来,攒了有四十两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