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229)

作者:菇菇弗斯 时间:2024-06-25 10:47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书 穿越时空 美食 市井生活

  虞九阙素来不喜浓妆,至多画个眉毛就结束了。
  这边收工,又等两刻,秦曦才像个小花蝴蝶一样,再次飞到他们面前。
  头顶花朵含露,花胜翩跹招摇。
  他无疑从两个爹爹得来了一副好样貌,而秦曦和虞九阙今年也不过是三十过半,未及不惑的岁数,又因保养得当,看着还能更年轻几岁,说是刚及而立也有人信。
  这样的一家三口,并排走在街头,姿容不俗,贵气逼人,引得不少人频频看来。
  但有的人只是单纯的好奇,有的人未免就是不怀好意。
  在把第三个眼珠子落在秦曦身上,半天拔不下来的登徒子冷眼瞪跑以后,秦夏果断带着夫郎和孩子,拐进了早前就订了座的,广陵城最负盛名的一家酒楼。


第132章 番外二:多年后(下)
  南地花朝, 有食花馔,做花糕的习俗。
  反映在酒楼的菜单上,便有了现成的花神宴。
  只是这花神宴为了和十二花神相对应, 是能做出十二道菜的大席面。
  秦夏不顾店小二的委婉劝阻, 虽只有三人, 却也坚持点了一桌。
  上来后发现, 实际并非所有的菜都以鲜花入馔。
  但这间酒楼能够闻名, 也的确有它的道理。
  实打实的十二道菜中,正月对应梅花,盘子里乃是一道梅花肉, 二月对应杏花, 目之所及, 是花朵模具做出来的杏仁豆腐。
  三月桃花, 上的是凤尾桃花虾,四月牡丹,做的是清蒸牡丹鱼,五月石榴花,攒的是五色石榴包……
  南地的菜量本就比北地要少, 虞九阙加上长大的秦曦,两个哥儿的饭量又能顶好几个汉子。
  这么一看,十二道菜反而是刚刚好。
  秦曦这些年跟着秦夏学厨艺、学经营, 现在只要是外出用饭, 就和秦夏一样会犯“职业病”。
  两人看过这一桌“花神宴”, 就本能地开始思索,如果以“花朝”为题, 由和光楼来筹备一桌席面,他们会如何做。
  眼看他俩说得兴起, 连菜都顾不上吃了,虞九阙不由替他们各自盛了一碗荷叶莲蓬汤。
  这道汤是用面配模子印出荷叶、莲蓬的形状,同时面里掺荷叶汁水,碧绿可人,盛在剔透薄胎的温润瓷碗里。
  汤是甜汤,还加了莲子和银耳,那些个荷叶莲蓬的,吃起来隐有荷叶清香,嚼起来就和疙瘩汤里的面疙瘩分别不大了。
  比起味道,更胜在形式。
  一餐用罢,喊人上来结账,目之所及全是空荡荡的碗盘,险些惊掉小二的下巴。
  他左看右看,顺手收了银子和赏钱,都出了门了还忍不住回头。
  秦曦一边起身准备走,一边咯咯直乐。
  “这人一定觉得,咱们八成在屋里藏人了。”
  虞九阙轻拍他一把。
  “藏人这词可不能乱用。”
  说完替小哥儿理平了有些皱褶的衣袖,转首问秦夏接下来去哪。
  说起江南,就少不得画舫游船。
  入夜之后,河上灯火连绵,曲音悠扬,船头于水面上划出道道波纹,散出粼粼碎光。
  抱着琵琶,打扮单薄的歌伎们坐在船头,唱着词人新谱的小调。
  软语呢喃,醉人心肠。
  当地的画舫,大都是烟柳之地用来待客的,也有不少专供文人雅集。
  但无论是哪一种,以三人来论都有些太大了。
  秦夏早已提前安排下去,单寻了一艘中等大小的游船,让人在上面布置了坐具茶案,红泥火炉,拎上去一盒子上船前买的点心。
  印象中南地的点心都是小巧可人的,可先前他们一进点心铺子,就被
  其中一个,远比四个蒸小笼包的笼屉拼在一起还要大的“蜂糖糕”给吸引了。
  蜂糖糕是广陵特色,和秦夏过去在家做过的“蜂糕”并不太相同。
  蜂糕也要发面,用蜂蜜,却要用筛过好几次的细细的面粉,加上荤油,旁的一概果仁等等都不加,吃这种糕,要的就是香甜软润,入口即化。
  买来携上船,解开外面包裹的油纸,夜游河上,将蜂糖糕切成小块,配茶慢品浅酌,遥远的河面上丝竹管弦起伏不断。
  仰头可见夜幕深沉,星子繁繁。
  江南之行,自此开篇。
  在这之后月余的时间内,他们徜徉在周遭各府县。
  见过了春花与春水,尝过了嫩笋与鲜鱼。
  终于在入夏之前包下航船,转行水路,经河入海,继续前行。
  ——
  大雍比起前朝,相对重视海防,沿海地区渐少倭患,近来几年,更有海外通商逐步兴起。
  就连那些胡商,现在都会零星的会绕道来海边采买货物。
  比起各类吃不明白的干货,在他们那里更加受欢迎的是贝壳、珍珠等可以充当装饰物的东西。
  物以稀为贵,像是珍珠,单是贩卖到内陆就已价值不菲,运至关外更是一本万利。
  来自各处的走商足够多,东海畔的小镇上,也因此产生了专门供外来人歇脚居住的客舍。
  客舍大多是当地住户用自己空闲的房屋改建的,多交点钱还能让房东送来一天三餐,不少人家以此为业,凭此补贴休渔期间的家用。
  秦夏他们喜欢清静,选了处独门独户,灶房内里东西齐全的院子,带着不多的行李住了进去。
  “爹爹、小爹,你们看这里的房顶,好似用的不是茅草。”
  秦曦仰面看着这里与内陆样式不同的小房子,指给秦夏和虞九阙看。
  海边多极端气候,房屋的建造材料也与其它地区不同。
  譬如盖房垒墙多用石料,如此遇见台风天气,不易被狂风摧毁。
  房顶则用一种海里特有的海草苫盖,可以防潮防霉。
  虞九阙过去来过海边,听当地官员介绍过一二,这会儿翻出记忆中的那些说法,讲给相公和孩子听。
  他们围着院子和屋子看了一圈,注意到这里街巷中还有许多狸奴,以各家打捞上来后不要的鱼虾贝为食,不少目闪精光,皮毛油亮水滑。
  三人和狸奴们打了个照面,看它们轻盈地自墙头跑过,很快没了踪影。
  对于现代人而言,海岛度假已是常事,虞九阙和秦曦却是头一回这么干。
  来之前秦夏还怕他们两个会水土不服,开始几天连海鲜都不敢多做,还备了不少肠胃用药。
  没想到真适应起来,倒是比自己想象得快。
  镇子上连风都是带着淡淡咸腥的,秦夏和虞九阙一起挽着裤腿坐在礁石上,远远看着秦曦和两个小丫鬟走来走去,提着小桶挖螃蟹捡贝壳。
  为防穿着太显眼惹来麻烦,他们来到此地就把那些锦衣华服全部装回箱笼,穿上了此处较为常见的平民装束。
  秦曦还学着当地的哥儿,绑了头巾在脑袋上,连耳饰都换成了小小的米珠。
  此刻正跟着当地的一群小孩子学着赶海,翻开礁石,或是瞅准沙上的小孔,一铲子挖下去,多半一定有东西。
  按理说都是不小的人了,得了这么个新鲜事,玩得不亦乐乎。
  秦夏和虞九阙也陪着他闹了一会儿,一站起来顿觉老腰受不住,这才有了开头坐着歇息这一幕。
  远处浪潮起伏,海面广阔,一望无际,看得久了,只觉心都变宽了。
  虞九阙想起秦夏同他讲,其实他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圆球,而非天圆地方。
  这个圆球上,海水占了大半的面积,陆地反而是少数。
  ……
  “冷不冷?冷的话咱们就先回去。”
  在原地坐了一会儿,秦夏掏出帕子替虞九阙擦了擦沾到小腿上的沙子,让他先把裤腿放下来。
  虞九阙不想回,他有些贪恋坐在这里看海的感觉了。
  秦夏遂陪着他继续留下,过了一会儿,秦曦送来一个捡到的贝壳,花纹很独特。
  “爹爹,给你们拿着玩儿。”
  他一把抛来,被秦夏抬手接住,笑嗔一句,“没大没小。”
  海螺躺在手心里,被人打量了两眼。
  秦夏屈身在就近的水洼里把它洗干净螺,递给虞九阙。
  “你贴着耳朵试试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